近年來,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中,後三者都是數字經濟的佼佼者。

事實上,中國數據經濟和互聯網商業模式,不僅成為全球新經濟的引領者,也是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而我國數字經濟如何實現「彎道超車」,背後又有哪些驅動因素,值得深入分析與探討。

中國正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重要引領者

從目前來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者。這一點,可以從下述三方面予以佐證:

首先是數字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根據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測算,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總規模達到22.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8萬億美元),超過日本(約2.3萬億美元)和英國(約1.43萬億美元)的數字經濟規模。但是不可否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與全球數字經濟領頭羊——美國的差距仍然不小,僅達到美國數字經濟總量(11萬億美元)的34.5%。

其次是中國數字經濟的增速世界第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整體明顯放緩,但數字經濟仍呈現高速發展趨勢。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顯著高於同期GDP增速6.7%。其他國家數字經濟增長也高於同期經濟整體增速。其中,2016年美國數字經濟增速6.8%,高於同期GDP增速1.6%,日本數字經濟和GDP增速分別為5.5%和0.9%,英國為5.4%和2%。由此可見,我國數字經濟憑藉強大的後發優勢,增長速度是發達國家的若干倍(參見下圖),增長的後勁也更足。

最後,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升。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以以下用兩個指標來衡量:

一是工業增加值中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的增加值,長期大幅高於工業增加值的整體增速。這一趨勢在2014年以來表現得尤為明顯。今年前三季度,前者高於後者增幅的平均值達到了7.5%的高位水平(參見下圖)。

二是數字經濟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明顯高於投資的整體增速。這一趨勢在近三年來表現得尤為突出。今年前三季度,ICT領域製造業投資的累計增幅為25.97%,而同期固定投資整體增速和製造業投資增速分別為7.5%和4.2%(參見下圖),ICT領域投資成為製造業投資能夠保持平穩增長的關鍵動力。

中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三大動力

中國數字經濟之所以能高速發展,主要源自以下三方面動力或因素:

第一,政策鼓勵,全力建設配套基礎設施。過去五年內,中國政府對數字經濟的相關技術、商業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採取「先發展、後監管」、「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監管策略,如今更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例如在互聯網金融、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監管往往滯後一步,給了創新足夠的試驗空間。同時,由於政府監管滯後於市場發展,中國互聯網企業可以相對自由地測試和推廣產品和服務。與此同時,政府還支持國有企業成為數字產業的投資者、開發者和消費者,積極地打造一流配套設施,支持數字化發展。

截至2016年底,全國光纜總長達到3041萬公里,4G基站達到263萬個,寬頻覆蓋全國所有鄉鎮和95%行政村,寬頻和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穩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中央政府力促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成效明顯,2016年全國寬頻平均速率是2014年7.4倍,移動互聯網速率提高了4.3倍,固定寬頻和移動流量平均資費分別下降86.2%和64.7%。

第二,數字經濟的消費者和市場規模龐大。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產業的最大特點是邊際成本接近於零。中國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羣有利於數字企業不斷試水,助推其快速實現規模經濟。

2016年,中國互聯網用戶達到7.31億,超過了歐盟和美國網民的總和,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6.95億,佔互聯網用戶總數的95%,歐盟僅有3.43億(79%),美國僅有2.62億(91%)。中國數字「原住民」(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無所不在的網路世界)的互聯網用戶多達2.8億。

中國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消費者的優勢不僅是規模龐大,更在於對數字化技術的熱情追捧。在中國消費者的支持下,數字經濟的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創新成果迅速普及,帶動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及其商業模式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兩個最典型的數據便是有力證明,2006年中國電商交易額不到全球總額1%,2016年佔比已超過40%,超過英、美、日、法、德五國的總和;2016年,中國個人消費相關的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11倍。

第三,中國互聯網企業創新能力獨佔鰲頭,風險投資推波助瀾。龐大的客戶規模與消費者的追捧,使得中國市場成為孕育前沿數字技術的天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建立了豐富的數字化生態圈,而蘇寧雲商等老牌商業巨頭積極擁抱數字技術,快速向互聯網轉型,不斷擴展新的業務平臺。

與此同時,在中國數字經濟光明前景下,數字技術、金融科技等「獨角獸」和創業企業蓬勃發展。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統計,2016年全球262家「獨角獸」企業中,三分之一來自於中國公司,佔全球獨角獸公司總估值的43%,全球風險投資者對中國數字企業的潛力充滿信心。大量資金的湧入,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黃志龍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