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至名歸!馮氏電影和馮氏幽默,獨霸中國影壇十幾年。今年,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二度摘得金雞最佳導演獎,10年前,他導演的《集結號》也獲得了金雞最佳導演獎。馮小剛坦言:「我1997年開始拍賀歲片,2007年的《集結號》是創作上的一個轉變,到了2017年我又得了最佳導演,感謝金雞獎對我這十年的認可。」

馮小剛開創了中國電影一個新時代,馮氏電影,己成為中國電影一個品牌。能讓中國觀眾聽到一句電影臺詞或看到一個電影劇照,就能連想到一個年代的導演很小了。馮小剛二十多年的導演生涯,給中國電影文化留下的是一串腳踏實地的腳印。

馮小剛的電影,每一部都深深印在人們的記憶中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1998年執導的喜劇愛情片《不見不散》,2001年執導喜劇片《大腕》,2003年執導的喜劇片《手機》,2004年擔任劇情片《天下無賊》的導演、編劇,2008年執導的愛情喜劇片《非誠勿擾》,2009年戰爭片《集結號》,2015年《老炮兒》,2016年執導的劇情片《我不是潘金蓮》。

馮氏電影,奠定了馮小剛電影導演的首席地位,不論從新片產量和質量,與原來齊名的張藝謀,陳凱歌遠遠拉開了距離。


金雞獎可謂眾星雲集,華語電影這幾年,有很多的提升。《湄公河行動》《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等。因此王千源,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鄧超獲得最佳男主角。

《陸垚知馬俐》文章也獲得處女獎,包貝爾提名男主角。

《湄公河行動》獲最佳故事片獎。評委說,影片視聽元素豐富,節奏鮮明,人物性格突出,動作設計準確,獲得觀眾廣泛認同,是主旋律電影創作的重要突破,是弘揚愛國精神,彰顯中國力量,展現人民情懷的精品佳作。

在昨日的金雞獎范冰冰鑽戒簡直太閃啦,自從李晨求婚成功,范冰冰臉上掛滿了幸福感。在現場鄧超稱冰冰李太太,八卦一下你們什麼時間結婚呢?

馮小剛獲最佳導演獎!評語說,影片《我不是潘金蓮》的導演馮小剛以辛辣的筆觸關注社會現實,用看似荒誕不經實則犀利真實的敘事,使影片情節與社會現實形成了具有藝術張力的互文,另外,還在影像技巧上大膽創新。

所說為了這部影片,和王思聰叫板,不惜得罪王健林。可以看出馮導把自己的電影,像兒子般對待。一部電影注入太多心血,且不說作品怎麼樣,作品本身的寓意就夠我們去研究。

馮小剛新電影《芳華》即將上映,祝票房大賣。

感覺回答還可以不妨關注,頭條號:何帥東


不是不給馮總面子,呵呵,只是觀眾不給你面子。老百姓要看的是有正能量的人,以及能代表觀想說想做的作品,而不是以一小部分追小鮮肉人的作品!不可否認馮總的確曾是不可多得的導演,只是當馮總成功而擁有了一切,對前面的道路已不再那麼的重要了,曾經好作品是理想的動力,如今的作品只是迎合所謂一部分人的需要,以及商業的利益。一個人的心性變質了,那麼他所做的意義也就沒啥多大的質量了。


我也很想知道:雲芳,你怎麼看?

對於馮以《我不是潘金蓮》獲獎,我只能以個人的理解為:中國所謂的「藝術」電影還處於在廁所裏發芽的朦朧狀態,視面小而僅僅合適於圈養,其改變的只是盜用些影像和所謂的「標新立異」的「性格」。為什麼中國電影不能在奧斯卡上顯露頭腳,這也許是其中之一的原因。我會相信:假如《我不是潘金蓮》能在奧斯卡上提名,一定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一種嘲諷。當然這也可能有某種因素在背後使然。但是,絕對不會是藝術!

總結:並不是看低馮小鋼,而是馮小鋼已站在某個山坡上看觀眾;不是中國導演不行,而是缺少一個有敏銳觸角、民族底蘊和平民心態的好導演。


不得不說馮小剛導演挺有才的 有好幾部經典的電影 都是他的代表作 他在電影行業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包括選演員啊 眼光獨特 犀利 尤其選老婆(我特別喜歡他老婆徐帆老師 愛屋及烏嘛)總而言之 馮小剛獲得最佳導演獎 實至名歸


醜人有醜福,馮小剛就屬於這類人,電影界的老大在金雞獎頒獎典禮又獲得最佳導演獎,這讓那些混跡導演隊伍的半路出家之人,又要刮目相看了。馮小剛拍電影,雖然不是部部精品,至少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甲方乙方》《不見不散》,表現的小人物,小事件,感覺這些生活就發生在我們的周圍,濃濃的親情味。作為導演,應該用好投資方的每一塊錢,要對得起觀眾鑒賞力,用實力用良心去拍片,流芳百世的藝術精品是捧不起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