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期間有一首歌謠是這樣唱的:打了桶,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而這裡所說的「桶」和「菜」就是指童貫和蔡京。可以想像蔡京在當時北宋百姓的一個心中形象--奸臣。

而我們現代人由於受到《水滸傳》的影響,大多認為蔡京是一個十惡不赦、禍國殃民的奸臣。可是實際上的蔡京是一個行政天才。不但北宋末年的經濟全靠蔡京維繫才不至於崩潰。而且他推行的的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是古代社會救濟制度的高峰。以至於影響了後世的元明清的社會救濟制度。讓無數的孤寡貧困百姓可以生存下去。

而實際上蔡京可是一個執政天才。蔡京屬於變法派,基本上繼承了王安石的改革方針。但是沒有拘泥於原有的制度,而是從保守派中吸取了很多合理的建議加以改革。後來他又改革稅法,使國家創收數千萬貫。百姓也因此收入提高很多。據統計蔡京執政期間,國家收入較唐朝翻了數倍。

在教育領域,蔡京在全國新辦學校,規定學習內容,更是第一個提出廢除科舉從學校選拔官員。因此的當時的教育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所有的學校不論私立還是公立,蔡京都給予政策盡量解決教師、經費問題)

另外在蔡京執政的這段時間,北宋文化也是空前繁榮,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都同時出現這段時間。所以由此可見蔡京的執政能力不輸給歷史上任何一位賢相。

可就是這樣一個執政能力不輸給歷史上任何一個名相的蔡京,不論是在他執政期間,還是在現代對於他的評價往往是負面居多。甚至有人認為北宋的滅亡跟蔡京有很大的關係。

究其原因就是蔡京的性格極度自私,不論是什麼政策、什麼變法、在他眼裡都是攫取權利、富貴的墊腳石。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討好當政者,保住自己的富貴權勢,盡情的享樂。他心中缺乏那種執政為民、安於社稷的理想。

可惜,若蔡京心術為正,必成千古名相啊。而北宋可能就不會再有靖康之恥。


宋朝是北方人建立的王朝,在官僚統治階層,他們對南方人一直很有偏見,稱四川人稱為「川藞苴」,比喻邋遢而蠢笨,把福建人稱為「福建子」,比喻奸詐而狡猾。蔡京是「福建子」,從政期間,頗為人所不待見,當時便有「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的說法,「筒」即童貫,「菜」就是蔡京。後來,金人兵臨汴京城下,朝廷要清算把江山弄得一團糟的罪魁禍首,就列出了一個「六賊」,蔡京高居「榜首」,可見,蔡京在朝野間的名聲極臭,是人所共憤的大奸臣。

然而就才幹來說,蔡京還算一把治國好手。蔡京屬於改革派,他不但繼承了王安石改革政策中較好的部分,而且還進一步深化和創新,他主持的茶、鹽、酒等專賣改革,注重用商業規則對銷售、流通領域各環節進行管理,有效增加了財政收入。

在民生制度方面,蔡京創造了社會慈善制度,以及救助制度,建立了專門收養「鰥寡孤獨者」的「居養院」,收治困難病人的「安濟坊」,為社會治理,創造了很好的模式,為解決養老問題、貧困人口的就醫問題,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具有開拓性和前瞻性。我認為不能因為蔡京是奸臣而否認他的政績和功勞,這樣瞎起鬨既不明智,也不實在,還沒良心。

他的書法才華就不說了,但有一點,因為他是奸臣,後代將書法「宋四家」——「蘇、黃、米、蔡」中的蔡,給了蔡襄,其實是蔡京。

當然,人們把他列為奸臣,主要是因為他陪宋徽宗玩樂,勞民傷財。當年,童貫受命去江浙搜刮珍奇,在杭州賦閑的蔡京出主意,童貫負責搜集,蔡京負責鑒定,古代書畫珍品就這樣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宋徽宗手中,蔡京因此當上了宰相。

蔡京也確實沒有辜負宋徽宗的信任,宋徽宗貪玩,他就陪著;宋徽宗喜歡珍寶,他就搜尋;宋徽宗要建萬歲山,他就大興「花石綱」之役,安排人到江南搜刮,把那些奇花異石、珍禽寶貝運到汴京。

北宋滅亡,蔡京要負什麼責任?我覺得應該是助紂為虐吧,罪魁禍首當然是宋徽宗這個昏庸貪婪的皇帝,而蔡京,頂多算個幫凶,倘若十分罪,宋徽宗當得九分,蔡京和其他幾賊,最多共佔一分。

蔡京後來貶死長波,死前曾作《西江月》一詞:「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戀此榮華。便有如今事也。」這是他一生輝煌寫照,也是臨終的反思。


蔡京屬於奸臣派,既不是變法也不是保守,之所以響應王安石和范仲淹是因為要抓住權利。北宋滅亡,蔡京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宋徽宗繼位之初還是想治理好江山的,求賢若渴,之所以轉性就是在遇到蔡京之後,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蔡京唆使徽宗行奢侈之風,北宋滅亡也是必然。


見風使舵牆頭草,那派掌權就屬於那派,變色龍一條。王朝的興衰很重要一點要看皇帝的治國理政,在蔡太師的躥騰下,趙佶風流荒誕揮霍無度,沉迷於山水書畫,不諳政事,致使了亡國慘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