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我是頭條號「歷史很好玩」。嚴格地講,奉命殺害秋瑾的時任江陰縣令李鍾岳不能算酷吏。秋瑾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和才女,少有的中華奇女子,中國近代婦女解放第一人,自稱鑒湖女俠。1875年11月8日,她出生在福建廈門的一個官宦人家,後東渡日本留學。作為光復會在浙江的負責人,秋瑾回到家鄉江陰縣舉辦了大通學堂,為反清起義訓練軍事人才。1907年7月15日,徐錫麟在安徽安慶組織光復軍起義的計劃事泄,秋瑾因而受到牽連而被捕入獄,並於同年被清廷殘酷斬首殺害於紹興軒亭口。

李鍾岳,山東安丘人士,進士出身,曾先後擔任過江山縣令、江陰縣令。李鍾岳作為江陰縣的父母官,全程參與了拘捕、審訊和殺害秋瑾的整個過程,但是從他內心來講,李鍾岳並不希望這位豪氣衝天的女國士失去生命,相反,他竭盡全力,百般設法保全。

具體來講,從以下幾方面能夠管窺一斑:

首先,對於晚晴的腐敗統治,李鍾岳身在官場,對此無可奈何,卻非常同情和佩服革命黨人,他曾以秋瑾「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的愛國詩句教育和激勵自己的兒子,對於秋瑾的愛才惜才之情溢於言表。

其次,策動整個拘捕、審訊和殘害秋瑾的首號兇手和始作俑者是當時的紹興知府貴福,他為了向清廷邀功求賞,不惜在沒有口供和真憑實據的情況下,以浙江巡撫張曾揚的手諭,逼迫李鍾岳立即對秋瑾「就地正法」。與之相對照的是,李鍾岳自始至終對秋瑾禮遇有加:一開始上司要求逮捕秋瑾時他據理力爭,故意拖延時間,以便讓秋瑾和大通學堂的師生有機會逃走;在迫於壓力帶人去拘捕秋瑾時,故意以自己的轎子在前面帶路,並嚴令下屬不得開槍射擊,傷及旁人;在大堂詢問秋瑾時,李鍾岳並未對她使用過各種酷刑,而是設座讓秋瑾自行寫下供詞。當秋瑾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這句絕世名句時,李鍾岳又與當地的士紳商議對策並以證據不足向上司力爭,意圖保全秋瑾的性命。後來,貴福為了貪功一心想殺害秋瑾,李鍾岳百般無奈之下,向秋瑾說明了事情的原委,並一應答應了秋瑾「保全屍體、不脫光衣服」的要求,為秋瑾有尊嚴的死去做了最後的努力。為此,李鍾岳僅在秋瑾事後三天就因「通匪」嫌疑而被革職。

第三,李鍾岳在去職後,為秋瑾的死愧疚不已,終日鬱郁不歡,僅僅相隔了百日,便以自殺告慰秋瑾的在天之靈。正因為此,當時的輿論界雖然對殺害秋瑾一事大加鞭撻,卻無一人指責李鍾岳。由此可見,李鍾岳在一個腐敗無良的清廷中尚屬有幾分良心的官僚,雖然經手殺害了秋瑾,卻也最終「以己命抵他命」。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在李鍾岳的位置上會怎麼做?歡迎留言交流!


殺害烈士秋瑾的,不是山陰縣令李忠岳,而是紹興知府貴福和浙江巡撫張曾揚。今天丹水君給大家介紹一下秋瑾之死。

秋瑾之死中,重要關係人有這些。

1,秋瑾。

秋瑾是中國首位女權運動者,近代中國女性革命的象徵,紹興辛亥三傑之一(另外兩位是徐錫麟和陶成章)。

徐錫麟和秋瑾都是紹興大通學堂的主要成員。徐錫麟在安慶刺殺恩銘被捕,秋瑾暴露,大通學堂被查封,秋瑾不久後被殺。

秋瑾先後加入天地會,三合會,光復會和同盟會,是紹興人參加清末革命的象徵。

2,李鍾岳。

李鍾岳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對晚清革命黨多有同情。1898年李忠岳45歲中進士,1907年正月調任山陰縣令。六個月後,秋瑾暴露,李鍾岳在上司嚴令之下抓捕秋瑾,直接造成秋瑾之死。

李鍾岳因處死秋瑾而感到內疚,自縊身亡。《續安丘新志》載;「浙人追思之,及秋案昭雪後,乃為立祠西湖上,歲時祀之。」民國成立,真相大白,「秋案」昭雪,李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兩家遂成為至交。

李鍾岳進入秋瑾祠,看來浙江人並不認為李鍾岳是殺害秋瑾的兇手。

3,貴福。

貴福,蒙古鑲黃旗人,庚子國變時隨慈禧西逃,後來擔任了紹興知府。他在紹興原本支持秋瑾辦大通學堂,還為學堂寫了「競爭世界,雄冠地球」的題字甚至與師生合影留念。

貴福在徐錫麟起義被殺後,立刻帶兵去大通學堂抓捕秋瑾,嚴刑拷問,在沒有得到確切證據的情況下電請浙江巡撫張曾揚處死秋瑾。

秋瑾死後,貴福成為千夫所指,同時也成了清朝最死心塌地的走狗。日本侵佔東三省後,成立偽滿洲國,貴福成為「開國元勛」,他的兒子們都是偽滿高官。

毫無疑問,貴福是鎮壓革命屠殺愛國青年的劊子手,是出賣國家和民族的狗漢奸。

4,張曾揚。

張曾揚是張之洞的侄曾孫,矮三輩卻只小了5歲。張曾揚在1907年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直接處死秋瑾,這是急於向清廷表忠心的表現。

事實上,晚清大多數地方官對革命都是報同情態度,甚至是養寇自重的想法。

俗話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見面」。對革命黨趕盡殺絕的清廷地方官真是愚蠢。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丹水秋風!


李鍾岳確實是審理和處決了秋瑾,但是秋瑾之死李鍾岳卻不是真兇。

秋瑾在家鄉浙江山陰縣秘密進行革命事業時,李鍾岳也才剛調任山陰縣縣令,他非常仰慕秋瑾的才學,在秋瑾,徐錫麟起義被鎮壓之後,李鍾岳奉浙江巡撫張曾揚,紹興知府貴福的命令調查秋瑾,在抓捕、審理秋瑾的過程中李鍾岳曾千方百計設法保全,終因「官微言輕」,不得不執行命令將秋瑾處死。

處死秋瑾後,李鍾岳被革職,但處死秋瑾的李鍾岳在良心的自責下始終不能釋然,最終在家上吊自縊。消息傳出後輿論一片嘩然,都為秋瑾和李鍾岳鳴不平,同時秋瑾的革命事迹也得到廣泛傳播,真兇張曾揚和貴福也成為全國人民聲討的對象,最終身敗名裂。

所以說李鍾岳並不是酷吏,只能用「我不殺伯仁 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來解釋了。


李鍾岳不是酷吏,他是晚清典型的士大夫,對革命黨人有所同情,也恰恰由於他對革命黨的同情與庇護,才導致他後來被革職。

在徐錫麟倉促起義失敗後,浙江巡撫電令紹興知府貴福,著其逮捕秋瑾等革命黨,查封紹興大通學堂。

李鍾岳進士出身,早年調任江陰縣。收到命令之後,他並沒有直接去抓人,而是回復上司,說此事有待仔細查詢,給他些時間,然而巡撫沒有通知,責令他立馬逮捕。

就在李鍾岳拖延的幾天里,很多革命黨趁機逃走,他間接救了不少人。無奈之下,他只能下令抓人,為了減少傷亡,李鍾岳親率衛兵,告誡他們不能開槍,免得傷害無辜。

秋瑾被抓以後,行刑之前,李鍾岳對她說,我官小位卑,不能救各位仁人志士,最後,他冒著壓力答應了秋瑾不砍頭死後不扒衣服的請求。

秋瑾死後,由於辦事不力,包庇革命黨,李鍾岳被革職。幾個月後,由於內心羞愧,對革命黨的死難以釋然,於是自縊身亡。

所以,李鍾岳雖然沒有先進的認識,但起碼不是酷吏,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也不能責其太甚。


說李忠岳殺害了秋瑾,確實有點冤枉他了。李忠岳不僅同情秋瑾,還在秋瑾遇害後,悲痛自責,沒多久就自殺了。

秋瑾是1907年7月13日被捕的,當時的李忠岳是山陰縣令,他一直都很同情秋瑾,在上司的逼迫下抓住秋瑾之後。李忠岳不肯嚴刑逼供,而是讓秋瑾自己的寫供詞,於是秋瑾留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著名詩句。

李忠岳是不願意殺秋瑾的,但是他的上司紹興知府貴福,嚴令李忠岳必須殺了秋瑾,李忠岳還為秋瑾辯駁說:「沒有口供,沒有證據,怎麼能隨便殺人?」

但是貴福不管這些,他電請浙江巡撫張曾揚處死秋瑾,在得到同意後,秋瑾7月15日就被殺害了。

而李忠岳此時內心非常痛苦,3個多月之後,10月29日,李忠岳不堪忍受內心的折磨,自殺了。

所以說,害死秋瑾的不是李忠岳,而是紹興知府貴福和浙江巡撫張曾揚。


如果僅以此來判斷李中嶽就是酷吏,未免有失偏頗,作為一名官吏,對上級官員服從,是必須遵循的原則,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能夠活下來已是相當不容易,在思想境界不夠高的情況下,恐怕沒有幾個人願意搭救你「革命黨」!所以,秋瑾的死,是死在了封建反動勢力的手上,而不是哪一個人手上,沒有李中嶽,也許會有張中嶽,王中嶽。


立場不同而已,恰恰證明這個官員對國家是有責任感的。他和秋瑾一樣,為了各自的信仰,做他該做的事,無可非議。

反倒是那些政治上的不粘鍋,手上從來不沾一點血腥,不管在清朝還是民國,都能左右逢源,誰得勢擁護誰,誰失勢摒棄誰的官油子,更加可惡。

主謀是紹興知府貴福,滿洲鑲黃旗但血統複雜,殺了秋瑾後心有愧疚辭官回旗防地北京香山居住並改名趙景琪(北宋趙家)死後葬在香山墓址至今猶存,其子趙國仁後來成了滿洲國的駙馬,娶了溥儀的妹妹!貴福和秋瑾有很多接觸交往,但還是為了其階級本質殺了秋瑾,至於山陰知縣李中嶽更是欲保全秋瑾,奈何一方面恨清庭腐朽,一方面不贊同光復會的暴力革命!浙江光復會,湖南興中會,和同盟會,是革命黨的重要組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