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創詩

熱門話題在發燒 這城市出現紛擾
資訊塞滿了大腦 還來不及清掃

聳人聽聞的口號 點閱率不斷飆高
憑直覺判斷報導 不查證就明瞭

傳播速度如快刀 口水淹沒一坐橋 
真真假假不重要 胡亂大肆咆哮

只管拿鍵盤吐槽 社會已得了感冒
惟有鎮定來思考 才能漸漸知曉

二、自以為是≠有智慧

    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已經被證實出真相為何,但也有很多事情,沒有被證實出真相。而人們對於那些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讓所有人都相信的事情,總是會抱持著各種主觀的想法。
   
    這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必須等做出決策後才能證實什麼是最有利的。但在做出決策前,站在A立場的人往往會說A選擇才是最有利的;站在B立場的人也會說B選擇才是最有利的。

    我認為每個人有不同意見,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不好。但是很多人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通病,就是只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最明智、最成熟、最正確無誤的,那些跟自己持不同想法的人都是愚昧的、不成熟的、腦袋有問題的。
    
    但是別人會願意相信他們所相信的,會做他們認為正確的選擇,一定也有他們的原因;那些存放在我們腦袋中成千上萬的想法,也不見然每個都是最正確、最靠譜、最成熟的。所以我們應該用謙卑的態度去接納不同的想法。

三、接納≠認同對方的想法

   「認同」是帶有評價的,有是非對錯好壞之別,符合我們信念/價值觀的便容易認同,格格不入者便敬而遠之;「接受」則是不帶評價,如實地承認某些事物的存在。
   
    如果我們想要學習擴大自己的心胸,去接納不同意見,我建議可以多透過閱讀去了解跟自己不同世界的人的想法。不要都只讀自己認同的書、聽自己認同的話、看自己認同的影片。

    這世界不會都只繞著自己轉,不可能每個人都跟自己的想法一致。如果我們真的懂得接納別人,就會以和平或柔軟的語氣去跟別人說話,而非以憤怒或強勢的姿態去跟別人說話。

    但我發現那些很喜歡批評別人難溝通、頑冥不靈的人,實際上他自己才是最難溝通、最頑冥不靈的人,因為他只會檢討別人的問題,卻沒有檢討自己是否有先接納對方的想法?

三、明智=常常查驗何為真理

    我很贊同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此刻的想法表達出來,跟別人一起討論。但我覺得我們「終其一生」都應該留給自己一點空間,去查驗自己現在腦中的想法是否真是最正確、最靠譜、最成熟的?而不是一昧的批評別人的腦袋!

    我們也可以試圖說服別人認同自己的想法,但當對方仍然不願意放棄他自己固有的想法時,我們應該尊重他的意見。因為我們都不是無所不知、掌管萬有的上帝,一個有限的人有什麼資格去批評另一個同樣有限的人呢?

四、謙卑=承認自己的有限

    我們的腦海中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觀念,可能是來自從小被父母教導的、新聞媒體報導的、曾經在書上看到的、同儕之間口耳相傳的。所以這些觀念的形成,都很有可能是我們過去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被灌輸的。

   但我們要「留意」的是:那些灌輸我們的人,他們的腦袋也跟自己一樣是有限的,所以他們傳遞出來的訊息,不見得每個都是最正確、最靠譜、最成熟的。只有當我們越來越能看清自己和別人的有限時,我們才會增長智慧!
  
    倘若別人問起自己不確定的事情時,我建議不要用肯定句來陳述,因為那樣會讓別人聽起來好像是已經下定論了,所以我會建議用「這是我的揣測……那是我個人的想法……不見得是事實」的方式來陳述,或是直接說不知道。

五、成熟=可以打擊論點,但別人身攻擊!

    如果你認為對方的論點不合理,那你應該針對他提出的這個論點本身進行辯證,而不是打擊他這個人本身,因為當你用言語對別人做出人身攻擊時,只能證明你無法反駁他的論點。

    再者,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你要說服一個人認同你的論點,那你要先讓他感到舒服,他才會卸下心防,讓你的觀點輸進他的腦袋。如果只是單純做理性上的辯論,大多數的情況是,即使你辯贏了他,他也不會認同你。

    因為人心就像堅固的營壘,要先被軟化,才會想要聽取跟自己異同的意見,所以當他感到自己被否定時,他就更不會想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了,除非他夠謙卑。而正好我遇到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這種度量,包含我自己也是。

    所以我想分享我小時候看過的一則寓言故事叫作《北風與太陽》。這個故事是在講述「北風」與「太陽」在爭論誰的能量最大,於是兩個人就打賭,看誰能讓路上的行人先把衣服脫下來,這樣誰就能獲勝。
    
    一開始北風先猛烈地颳,行人便緊緊得裹住自己的衣服,北風見狀,颳得更猛,於是,行人冷得發抖,又添加更多衣服。太陽再接著把強烈的陽光射向大地,使行人開始汗流浹背,漸漸地,他們便脫光了衣服,跳到河裡洗澡。

    這則故事讓我們學到:要想改變一個人,不是像北風一樣用強硬的手段就可以的,那只能讓人畏懼而不是出於本心。只有用和善的方式才能真正的打動人,而且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我主張「對事不對人」,關係比事情重要。

💡💡金句分享💡💡

    羅馬書12: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上述經文中寫道:“心意更新而變化”。其中「心意」的原文是nous,是指我們的心,也是指我們的思想態度與理解。這包括我們由心發出的人生觀、道德觀與價值觀等等。

  • 💡💡好文推薦💡💡

【經理人:用PNP溝通法表達意見也不失禮】

1.稱讚優點、感謝過程、承認對方(正面)

Ex:「你很努力喔。」、「一直以來真的很感謝你。」

2.指出缺點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負面)

Ex:「試著 ○○○ 的話,會更好。」

3.稱讚優點、加油、安撫(正面)

Ex:「我很期待你的表現。」、「你沒問題的。」、「之後也一起加油吧。」、「平常真的很感謝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