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輯:得意得力

  股市走出逼空行情

  春節過後,股市行情如火如荼,漲勢喜人。

  4月3日,滬深兩市強勢上攻,股指走出逼空行情,上證綜指午後站上3200點,創2018年5月以來新高。4日,三大股指紛紛走高,滬指一度大漲逾1%,再創反彈新高,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再破萬億大關。總體來看,滬指周漲5%創反彈新高,深成指周線13連陽。

  4月3日晚深交所發佈的一組數據揭示了行情得以持續的來源:3月,僅深市的新增開戶數就達299萬戶,環比增109%,同比增39.7%,爲近1年以來月度新增開戶數最高值。

  與此同時,外媒也在關注中國股市大漲。

  德國《商報》網站3月31日的報道稱,中國股市今年前三個月漲幅創下紀錄。沒有哪國股市比它表現更好。中國股市反彈的原因有很多:良好的企業數據、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美國停止加息以及外國資本的強勁流入。

  報道表示,外國投資者再次青睞中國股票,也因爲指數提供商在重要指數上給予了中國股票更高的權重。在相應指數中的權重變化以及受此刺激而帶來的外國資金流入可能會推動中國股市積極發展。

  美國牛頓諮詢公司的馬克·牛頓也曾表示:“我喜歡中國,按照目前的水平我會買進。”他認爲,總體來說,中國股市的上漲趨勢將在未來幾個月乃至“幾年”持續下去,“2019年對中國股市來說可能是牛年,而不是豬年”。

  從內部原因來看,上市公司2018年的業績優於預期、A股估值仍處於合理水平以及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的實施等都進一步提升了A股的吸引力。多數市場人士認爲,從市場估值來看,整體估值仍處於低位。

  外部原因來看,資本市場的加速開放是外資主動配置A股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指數公司也相繼將內地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助推海外機構與資金佈局A股進程。

  2019年投資環境大盤點

  新時代證券投資顧問申睿表示,3月初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數據陸續公告,前期所擔憂的全球經濟放緩,通縮壓力正在繼續升溫。

  面對經濟壓力,市場避險情緒繼續升溫,國際黃金價格短期在盤整階段,近期繼續上行從而有形成技術牛市機會。

  另一方面,全球債券價格在美國經濟不佳拖累美債的作用下,有整體價格走勢下滑風險。結合當下全球央行的貨幣寬鬆動向,國際匯率價格波動也將繼續加大。

  面對投資環境震動較大的2019年,今年的中國政府報告就多達21次提示風險。2019年距離上一次金融危機整整十年,以經濟週期推斷下次金融危機正處於醞釀階段。

  一是一些領域的“灰犀牛”風險仍然存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量規模大,債券市場違約風險上升,房地產市場風險可能在某些局部顯現,可能傳導至金融機構。

  二是重點存量風險依然突出。個別金融控股集團、農村金融機構風險可能暴露,互聯網金融特別是P2P網絡借貸風險仍需關注,非法金融活動仍處高位。

  三是金融市場對外部衝擊敏感度高,金融市場之間的風險交叉傳染可能性加大。

  四是黑天鵝事件不容忽視。世界經濟增速“見頂回落”的可能性增加,主要發達經濟體收縮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顯現,部分新興經濟體脆弱性上升,對我國金融穩定都會產生影響。

  近年來大熱的實體投資,如直播娛樂、共享產業,或新能源等都出現了行業洗牌。而受到政策影響深刻的如供給側改革,資源行業及依賴補貼或如醫藥生產等,同樣也進入到了行業洗牌階段。至於中國人近20年最佳投資品房地產,也早早由黃金期轉向,現階段早已不是當年“溫州炒房團”帶隊的時代。

  A股成爲2019年明確的投資方向之一

  投資紛繁不明,什麼纔是更好的機會?申睿認爲至少要有幾個基本點。

  第一,政策扶持,第二資金流穩定,第三長期需求。

  自2018年底,中國第一屆進口博覽會上,最高層針對“科創板”股市註冊制的發展展望,就明確了政策的方向。另一方面隨着加速開放,2019年的合格境外投資者數量繼增,同時因爲中國被納入到全球主要指標,可間接購入指數從而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規模成倍增加。最後,因爲中國實體經濟幾乎各行各業都進入整合期,通過資本市場估價也成爲最佳途徑。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中國當下的經濟風險之一就是負債率過高,其中企業負債率十分突出。負債是間接融資成本壓力都很大,從間接到直接融資,資本市場也是不二選擇。

  所以基本確認,最爲明確的2019年投資方向之一,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或者說是股市。

  申睿表示,以市場自身規律來看,中國的A股市場就有充足的“慢牛”基礎。

  首先是市場中的核心金融權重估值低廉,其次國內降稅及供給側改革對於上游資源類等形成業績提振。第三是場外穩定流入資金,外資的流入超越以往。第四是企業對於直接融資的渴望,以及更加透明完善的財務和監管機制。

  2019年是充滿更多風險的一年,反而是A股更好的一年,有衆多的低估值、低股價、業績穩定,分紅良好的上市公司可投。目前滬指已經突破3200點平臺阻力再創反彈新高,對於提振投資者信心以及穩定市場預期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涉及金融市場分析及投資建議爲新時代證券投資顧問申睿所述,不代表建行私人銀行的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