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最有錢的人,你會想到誰?

估計絕大多數的人會想到孫正義,這位極具慧眼的軟銀掌舵人,頗有先見之明地投資了阿里巴巴,財富回報率達到1700倍。

而就在不久前,日本首富易主,福布斯富豪榜顯示,「實業家」柳井正接替「資本家」孫正義,榮登日本首富。

柳井正是「優衣庫」的掌舵人,幾十年間,把一個家庭小作坊發展為全球第三大服裝零售商品牌,將門店開遍全球,市值已經超過500億美元,而中國尤其是其重點市場,日本本土運營的825家門店,而中國門店數量就達到了767家。

而柳井正本人,當年卻是一個找不到工作的「小混混」,如今卻躍升至日本首富,身家達到了249億美元。

現在的柳井正,對於優衣庫無比的自信,他說:「雖然我每天下午3點就下班了,集團業績還是蒸蒸日上。」對比一下劉強東所說的「8116+8,(週一到週六,早8點工作到晚11點,週日工作8個小時)」,真是頗讓人感慨。

那麼,從小混混到首富、從小作坊到全球品牌,柳井正是如何帶領優衣庫完成人生逆襲的呢?

讓我們從頭講起。

人生逆襲:從小混混到大老闆

1949年,柳井正在日本山口縣煤炭城市宇部出生,其父柳井等開了一家西式服裝店「小郡商事」(Ogori Shoji),主要賣西裝,客戶大都是希望穿得體面的銀行證券業人士。

少時的柳井正很是桀驁不馴,雖然考上了東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學與政治學,但大學時很是「不務正業」,學業非常一般,又玩麻將又沉迷於遊戲廳、電影院,整天想的是「怎麼混日子又不用工作」。

大學畢業後,柳井正託關係進了吉之島(現更名為永旺,日本最大零售企業),被安排在雜貨鋪和西裝賣場,但是工作表現很是差勁。

連他自己後來都坦承:「本來就是託關係進去的,明明沒做什麼工作卻總發牢騷,9個月就辭職,我的確是最糟糕的新員工了」。

辭職之後柳井正回了老家,接手父親的服裝店,半年之內,這家僅有六名員工的小服裝店,就走掉5人。但是,面對經營困境,父親並沒有責備他,反而把公司的公章和賬本都託付給了他,這時候,柳井正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做「重任在肩」。

柳井正是家中獨子,因此父親對他要求格外嚴格,很少誇獎他,並從小就反覆教育他要「當第一名,什麼第一都可以」,不忍父親辛辛苦苦創辦起來的企業在自己手上倒閉,柳井正終於醒悟,立志「既然選擇做服裝生意,就一定要做好!」

大道至簡:如何創造直擊用戶心智的體驗

再美好的願望,沒有具體的落實,終究也只是空中樓閣。面對陷入困頓的服裝店,如何才能吸引顧客,如何才能讓它起死回生呢?

柳井正專門去了一趟美國進行考察,美國式的「help yourself」自助服務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覺得傳統這種導購如影隨形的購物方式實在是太讓人拘束了,服裝店也應該輕鬆自在,不能總是纏著顧客,而是讓他們自由挑選,但店員要通過系圍裙等方式來醒目標識、方便顧客有問題時辨認諮詢。

基於這種全新的經營理念,柳井正將店面取名為「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優衣庫正式誕生。

新店開張,柳井正擔心沒人捧場,於是通過電視、廣播、傳單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開業當天,優衣庫人氣爆棚,一早就有人排隊等候,大家都想看看這家能「像逛書攤買雜誌一樣」的服裝店,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

(優衣庫首店開業)

本來,柳井正還在發愁「萬一客人一個都不來怎麼辦」,但是開業之後,又開始發愁「客人來得太多怎麼辦」,為了維持店內秩序,優衣庫不得不限制顧客人數。

當然,這種新型經營模式雖然一時引人好奇、受人關注,但顧客的熱情來的快、去的也快,且很容易被人模仿,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產品實力說話的。

當時正處於日本的「消費升級」時代,人們不再滿足於整齊劃一、單調呆板的西裝,而是開始追求款式多樣、風格自由的休閑服,而柳井正就看到了這一時代大勢,決定發力這一新興市場。

正所謂大道至簡。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最安全、最高效的。因此,在服裝類型方面,優衣庫主打基本款。

柳井正覺得,現在的衣服形形色色、花樣繁複,但未必能吸引所有人、未必能長久暢銷,而只有基本款,是每個人都會選擇購買、搭配其他衣服的。無論你喜好什麼風格、無論你是什麼年齡、無論現在什麼時節,都是需要基本款的。

優衣庫想實現的,就是當你需要一件簡單的白T、黑褲作為內搭時,能第一個想起它。所以,相比其他服裝品牌,優衣庫走的是廣覆蓋路線,無論老人孩子,無論何種身材,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衣服。

由此,優衣庫確立了自己的基本文化,走輕鬆、休閑的風格,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在舒適的購物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百搭基本款。

爆款哲學:如何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但是,競爭對手層出不窮、市場品類如此豐富,憑什麼能讓消費者第一個選擇你呢?

其實,雖然時代變化迅速,但是商業本質始終不變——企業要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而消費者的需求,就是能以最小的成本,買到最好的商品,也就是「物美價廉」。

然而,「物美價廉」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真正踐行起來卻很難,那麼,柳井正是如何將其做到極致的呢?

柳井正天然就有一種冒險精神,要麼就不做、要做就要做爆品。因此,優衣庫大幅削減了服裝品類,其每年推出的服裝僅有1000款,只相當於ZARA、H&M的1/10。

戰線的縮短,使得優衣庫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面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優衣庫僅僅需要70家工廠就能滿足全部需求,而其他服裝大品牌往往要達到1000餘家;另一方面能夠專註精進品質,聚集企業資源不斷優化細節、改進現有產品。

通過這種打法,優衣庫能夠有效降低高品質產品的成本,在同類產品中做到價格最低、品質最佳,從而打造出讓用戶尖叫的「爆品「。

比如優衣庫的首款爆品搖粒絨,這種面料在同等條件下,是美利奴羊毛禦寒性的兩倍,是棉的四倍。但以往由於成本較高只能應用於高端服裝,但優衣庫通過技術手段將它變為了平民價格,一經推出立即引爆市場、顧客排隊瘋狂搶購,原定銷售1200萬件,最後竟然賣到了 2600萬件,讓優衣庫一舉成名。

還有後來的優衣庫高級輕型羽絨服ULD,首次將羽絨服的重量降低到206克,人們可以把羽絨服團成巴掌大小塞進隨身的包裏,實現了令人驚艷的輕盈感,同時具有出色的保暖效果,引爆了年輕人的搶購狂潮。

一勝九敗:如何經營基業長青的企業

但是,品牌的創立並非能夠一蹴而就,期間必會經曆數次失敗,優衣庫也是如此,在其發展過程中遭遇了數次慘敗,正如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的自傳名稱——「一勝九敗」。

沒有企業能避免失敗,但成功的企業在於,能從失敗中走出來,並從中汲取經驗。在優衣庫的數次失敗中,柳井正醒悟,企業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首先,企業必須要研發自主產品,企業的生命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剛開始,優衣庫走的是代工模式,從製衣商處進貨,這樣做的好處是流程簡單、降低成本,但這樣一來,主導權就在製衣商這邊,價格和款式都由他們說了算,自己沒有辦法根據市場的變化、顧客的需求來及時調整。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優衣庫決定,由自己來開發商品。

而且當時,優衣庫沒有自己的設計師,基本都是委託工廠進行生產,但是,因為沒有設計感,所以遭到了消費者的嫌棄,只有想撿便宜貨才會買優衣庫,他們覺得,這裡的衣服就是「老大媽的顏色,老大爺的樣式」。

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線,將生命線交於他人勢必會處處受制,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柳井正決定,打造自己的自主產品,於是他親自前往「時尚之都」法國巴黎,請來歸隱多年的Prada設計師Jil Sander,此後又在東京、紐約、巴黎和米蘭設立研發中心,通過自主設計漸漸形成了優衣庫的獨特風格。

其次,企業必須擁有自主品牌,借別人的船是出不了海的。

當優衣庫決定涉足童裝市場時,打算借船出海,借別人的優勢品牌來打開市場。因此它買下東京一家童裝公司(VM)85%的股權,但這家公司的母公司擁有VM的商標權,因此優衣庫不得不向其支付品牌使用費。

後來,VM獲得了獨立,創立了新品牌,但是它原來的母公司不幹了,因為這樣就收不到優衣庫的品牌使用費了,於是以其違反《不正當競爭法》為名將其告上法庭,指控其商標侵權。

由於法律訴訟處於劣勢地位,再加上連續虧損,僅僅收購8個月後,VM就關門大吉。由此,柳井正深切地體會到,任何一家強大的企業,都必須建設自己的品牌,借別人的名義是無法打開市場、長遠發展的。

由此,優衣庫擁有了鮮明的品牌意識,在海外擴張中,在結合當地特色的基礎上,充分體現自己的企業品牌、沿用自己的管理文化,不僅僅實現企業產品的廣泛覆蓋,也要實現經營理念的深度滲透,讓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優衣庫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

結語

總之,正如柳井正所言,「失敗固然是一道傷口,但也蘊藏著下一步成功的希望胚芽。」任何一家企業的成長,都必然要經歷風險與失敗,優衣庫如此,國內巨頭如阿里、騰訊也是如此,幾經生死、遍歷沉浮,而經營者要做的,就是對以往的成功和失敗進行徹底的分析和記憶,作為下一次成功的參考教材。

綜觀優衣庫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優衣庫正是通過不斷地自我革命來實現突破,從創造與眾不同的購物體驗、到打造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再到創設具有鮮明風格的自主品牌,是一個逐層遞進、不斷深入的過程。一家企業的永續經營,不僅要靠體驗吸引顧客、也要靠爆品來留住顧客,更要靠品牌來發展顧客。

可見,企業的建設,並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斷地試錯、不斷地摸索。在這條馬拉松的賽道上,不是拼誰的速度快,而是要看誰走的穩、誰看得遠,能夠把握到商業的本質與邏輯,能夠不斷地進行迭代升級。唯有行穩,方能致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