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對於主流的說唱音樂來說,反叛、嘲諷、謾罵等元素彷彿是不可或缺的標籤,紋着花臂的rapper戴着兜帽,在音樂中酣暢淋漓地和臺下粉絲互動、嘶吼。之後,他們或許會獲得這樣的評價:real。

  這個通常被說唱歌手所認同的最高準則,在被稱爲“最‘紅’rapper”王梓鑫那裏,也同樣適用,即便他被主流說唱圈認爲是“非常不real”的人。

  王梓鑫,成都人,90後說唱歌手,“天府事變”說唱組合隊長。誠如組合的名字,他發起了一場屬於90後說唱圈的“事變”——摒棄暴力與謾罵、關注社會話題、融入傳統元素,用自己的熱愛傳遞中國力量與中國精神。

  “我期待在未來,中國說唱可以多一些家國情懷和正能量,少一些地下與謾罵。”

  說唱音樂人小王

  封面新聞記者與王梓鑫的專訪約在了編曲老師Seven的工作室,他們最近正在合作創制新專輯。今年26歲的王梓鑫戴着棒球帽、穿着衛衣出現時,手裏還拿了一瓶牛奶,Seven忍不住取笑他,“還是個孩子。”

  “天府事變”一共四個人,除了王梓鑫以外,還有Pissy、Roy、Nog。沒錯,這三個名字都很“地下”。而王梓鑫沒有藝名,Seven仔細想了一下,“好像大家都是叫他王梓鑫。”而他的微信名則更簡潔,“小王”。

  王梓鑫的父親是一名退伍文藝兵,家庭和諧溫馨,一手將他帶大的曾祖母也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她現在已經80多歲了,還在每個月堅持交黨費。”

  13歲那年,王梓鑫無意間開始接觸到說唱音樂,當時他聽到的黑棒《霞飛路87號》和黃立成《南京1937》讓他記到現在。尤其是《南京1937》,歌曲中講述的歷史事件讓王梓鑫非常震撼,“當時只有一個感覺,很炸。歷史和潮流竟然還能這樣結合。”

  然而真實的說唱環境讓王梓鑫非常失望,“這當中充斥了太多污穢的東西,這和我的個人想法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當時就想成立一個組合,從成都開始,改變說唱氛圍。”

  王梓鑫拒絕被貼標籤。他不想隨波逐流、不願效仿與盲從,他渴望打破成見,重新定義中國說唱,也想通過說唱,重塑世界對中國的印象。

  於他而言,最好的身份只是說唱音樂人小王。

  “天府事變”:傳播正能量的說唱

  2015年,王梓鑫計劃成立一個廠牌,但是風格要正能量、能夠積極引領青年,拋棄掉主流說唱界的重口,這在當時大部分的rapper看來,簡直奇思妙想,也不爲大家所接受。到後來,一些rapper因爲意見和風格不同離開了,留下的除了王梓鑫自己,也就是目前“天府事變”的另外三個人。王梓鑫轉念一想,不如不要廠牌,直接成立樂隊。

  四人準備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出道,離當時最近又最具有意義的日子,剛好是國慶節。2015年10月1日,“天府事變”成立了。

  他們的說唱沒有髒話、充滿正能量,創作的《This is China》《全球通緝》等歌曲還創新融入了川劇變臉、漢服等傳統元素,這和國內外主流說唱圈的創作截然不同。

  在“天府事變”樂隊中,成員絕對不能沾染毒品,遲到、亂扔菸頭、闖紅燈等不良行爲也受到約束。王梓鑫解釋道:“我們做的東西是正能量的,那如果在我們生活中被人捕捉到了不好的東西,與我們整個團隊的方向是不符合的。”

  Keep real:寫自己真實所見所聞

  《紅色力量》《This is China》是“天府事變”最具代表性的說唱之一,在國內外傳播廣泛,王梓鑫的初衷,是用說唱的方式展示中國年輕人心中真正的國家。歌詞中表達了對祖國的驕傲,例如高鐵、手機支付、青蒿素等,但同時也抨擊了諸多問題:霧霾、疫苗和貪污,“我只是在客觀地陳述事實,展示我們眼中的國家。”

  也正是這股“紅色旋風”,以王梓鑫爲代表的“天府事變”被扣上了許多帽子:這非常不real。

  但恰恰相反,王梓鑫認爲他在做最real的事。

  “在我看來,keep real不是照搬國外,將他們生活中的暴力、槍戰、毒品唱進歌裏,而是真實地展示中國模樣。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從小到大,很大一部分人主要就是讀書、上課,哪有那麼多毒品交易、街頭槍戰,這都是我們沒有接觸過的,我所理解的keep real,就是寫自己真實見到的東西。”

  王梓鑫將“真實”放在了首位,隨後他給到了關於說唱的另外兩個關鍵詞:好聽、流行。

  好聽自然不必說,對於流行,這是王梓鑫的一種期待,“在國內,雖然現在環境好起來了,但是說唱依然是不太被接受的。我希望在今後,說唱音樂可以被大多數人聽懂,真正流行起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