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17日中日雙方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意味著大清徹底輸掉了甲午戰爭。大清投入總兵力630,000,日軍則共240,000。大清陣亡30,000多人,而日軍僅1000多人陣亡,另外近10,000人受傷。

甲午戰爭 西方畫的漫畫 列強在觀望

雖然北洋當時擁有的定遠和鎮遠兩艦依然是遠東第一,但是從艦隊實力來看北洋已經被聯合艦隊甩開了一定距離。下圖可以看出在各主要指標上,聯合艦隊已經有絕對優勢了。由於清廷內部的問題,事實上北洋水師已經多年未購入新式艦艇,而日本則不斷地在更新自己的軍艦設備。另外,軟實力方面,日本的海軍兵學校不斷地為聯合艦隊輸出高質量的軍官,反觀北洋方面,也是停滯不前。

甲午戰爭 西方畫的漫畫 列強在觀望

打完了大清,日本儼然成為了一個暴發戶。整個日本不僅得到了諸多權利和貿易待遇,還直接獲得了2億3千萬兩白銀的賠款(分期付款,大清不可能一下子給這麼多),這給勒緊褲腰帶的日本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的資本,要說甲午前日本還只是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那麼甲午後他可以被列為列強之一了。聯合艦隊也是,現在不需要天皇縮褲腰帶捐款了,而靠政府撥款就能買需要的軍艦。順便提一下,那個天皇在甲午後,直接在大清的賠款里拿到了2千萬日元。

甲午戰爭後 中日談判現場

筆者認為以下內容是整個馬關條約「喪權辱國」的「精華」:

  • 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等周邊島嶼,還有後來出了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的遼東半島;
  • 賠款白銀兩億兩,後增加三千萬兩「贖遼費」;
  • 日本軍隊暫行佔領威海衛,每年清國提供五十萬兩軍費;

甲午戰後 被擄走的遠東第一艦 鎮遠號

打敗大清只是開始,現在,占著大清旅順大連地區的俄國人,成了日本人的下個目標,因為俄國人正在大口吃著大清這塊肥肉,而這是日本人無法容忍的,並且,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就是俄國人牽頭來壓制日本的。

當時的俄國,擁有各類兵種超過200萬,大炮數百門,海軍擁有波羅的海艦隊和遠東太平洋艦隊以及黑海艦隊。僅遠東艦隊就有七艘戰列艦,噸位達到近20萬噸。反觀日本,陸軍只有20萬左右,海軍整個聯合艦隊總噸位稍稍多餘俄國遠東艦隊的七艘戰列艦的總噸位。明顯差了幾個等級。

那為啥日本要去雞蛋碰石頭呢?

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還是賭徒心理,不成功便成仁,日本要躋身世界列強,必須豁出去干,日本的野心比當時世界各國想得要大得多。其次,當時日本找到了『靠山』大英帝國。機緣巧合,作為當時超級大國的日不落帝國,正好剛剛結束了一場耗費財力精力的戰爭,同事俄國德國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興起,導致英國需要一些新力量來幫助它遏制這些國家的發展。而日本正好是最佳夥伴,因為日本剛收拾了大清,算是有點實力。二是日本也急需一個有力的盟友來幫助其打俄國這個大塊頭。於是一拍而和,日英友好條約就這麼簽署了。並且英國幫助日本發行了日俄戰爭債券為日本募資。另外,日本也分析了俄國這頭巨無霸,雖然看似塊頭很大,但是也有缺點,比如波羅的海艦隊無法快速支援遠東,俄國本土受限於交通,無法保證對遠東的路上增援補給,俄國海軍雖然硬體好但是俄國曆來是內陸國家,海戰不在行。各種原因,最後大本營得出結論,這仗可以一打,或者說可以一賭!

1904年2月10號,日本對俄國宣戰。最為擅長搞偷襲的日本,還是在宣戰前2天就開打了。

PS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蠟筆小舊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