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苞“醞釀”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央廣網銀川4月8日消息(記者郭長江)有一種花,在荒漠上綻放,清吐幽香;有一種枝,盤根錯節,在沙漠裏倔強成長。當“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人們嘴邊被廣爲吟唱時,它卻不聲不響,自展芬芳,在春的季節裏,爲花的世界增添一抹屬於自己的馨香。它就是被列爲國家級瀕危保護植物、主要分佈在我國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區的稀有植物品種——蒙古扁桃。

  爭先恐“後”(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資料顯示,蒙古扁桃一般生於海拔1000-2400公尺的荒漠地區和荒漠草原的低山丘陵坡麓、石質坡地及幹河牀地帶,屬於耐旱的小灌木,普遍高達一到二公尺,最高達十餘公尺。“其種仁可食用及藥用,長期以來被人們採集果實和當作燃料,牲畜亦喜啃食其果實,因而遭受破壞,分佈範圍日益縮減,植株數量逐漸減少。在部分地區,由於生態環境日趨惡劣,影響其生長髮育,開花結果甚少,天然更新困難”;“樹皮灰褐色至紫紅色,具光澤;多分枝,小枝頂端變成刺;嫩枝紅褐色,被短柔毛。花瓣倒卵形,粉紅色;果皮黃綠色或帶紅暈,果肉薄而乾燥,成熟時常沿一側開裂;種仁寬扁卵圓形,淺棕褐色”。

  俏不爭春(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孤芳自賞(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蒙古扁桃所分佈的地區大多貧瘠、乾燥、荒無人煙;承受的最高溫可達40℃,最低溫達-32℃;既能夠在年降水量300毫米的地方生長,也能在50毫米降水量的地區生存;其飼用價值、藥用價值獨特。它雖沒有國姿天香牡丹的華貴,也沒有出淤泥而不染荷的脫俗,但當人們看到它極其艱苦的生存條件,似乎才能意識到它不屈不撓、不嬌不媚品格的形成,才能讀懂它桀驁不馴且又不恃才傲物的秉性特徵。

  請記住,春天裏悄然開放的蒙古扁桃之花。

  “儀態”萬方(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故事”綿長(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閒庭閒步(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笑對苦難(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野蠻”成長(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寂寞“百靈”(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孤獨“觀賞者”(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抗爭“夥伴”(央廣網記者 郭長江 攝)

  (郭長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