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滅亡,土地兼併過於慘烈,是一個重要原因。老百姓沒有土地,被地主壓迫沒飯喫,沒辦法只好揭竿造反。明朝最出名的起義,應該是明早期永樂年間的唐賽兒起義,明晚期崇禎年間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夾在這兩大起義之間,明中期正德年間的河北劉六、劉七起義名氣不算大,但鬧出的動靜可不小,把正德皇帝嚇個半死。

  劉六、劉七是河北文安縣人,早期騎馬率弟兄們打家劫舍,劫富濟貧,被稱爲“響馬盜”。後來,朝廷派軍隊鎮壓,兩人家屬被害。正德五年(1510年),劉六、劉七率領自己的親信在霸州發動起義。食不果腹的數千農民羣起響應,在山東起義的楊虎也率隊加入。

  義軍紀律嚴明,不殘害百姓,得了民心,發展非常迅猛。起義軍中有很多馬戶,機動性強,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所以,起義軍的活動範圍很廣,可以快速攻城掠地,等官軍趕到時,起義軍早不知道溜哪去了。

  正德六年(1511年)的三月,起義軍在攻下河北博野、饒陽、南宮等州縣,進入山東。起義軍連續攻下山東的日照、曲阜、泰安等二十多個州縣,平時牛叉哄哄的明軍,被打得灰頭土臉,節節敗退。正德帝雖然貪玩,但也知道不剿滅劉六、劉七的“匪軍”,他們有朝一日就有可能殺進他的宮中,連男帶女都給抄了家。

  朝廷派馬中錫、張偉等人提督軍務,去剿滅二劉。可二位官爺都是官場有名的琉璃蛋子,誰肯爲頑皮皇帝送死?藉口“匪軍”聲勢浩大,宜徐圖之。其實就是擁兵自重,不想自己的腦袋被二劉“借”了當球踢。

  起義軍剛開始時也是“衝州撞縣”,沒頭蒼蠅一樣碰運氣。後來,起義軍提出了“建國扶賢”的口號,制定戰略計劃。“先取河北、河南,擴充兵馬,再佔領南京建立政權。”這幾乎是要複製正德帝老祖宗朱元璋的老套路,先南後北。

  起義軍兵分兩路,東路由劉六、劉七率領,經略山東等地。西路由楊虎率領,在河南一帶發展。東路軍由山東入河南,進湖廣再轉江西,最後揮師北上,直抵霸州。西路軍打入山西,然後東入河北,直抵文安。最後兩軍在八月份在霸州會師,至少也要把京師裏那些肥頭大耳的老爺們嚇個半死。

  明朝爲了確保老巢不被端,只好抽調大量邊塞兵力,以及京營官軍阻擊起義軍。在明軍的多重圍剿下,劉六部衝破包圍圈,來到山東廣饒,而楊虎部則轉戰到了山東東昌地區。

  兩支起義軍在九月又先後圍攻河北滄州,這是明朝漕運重鎮。然後楊虎部經天津、河北景縣、棗強等地,殺進大名府。不過,等楊虎轉到安徽在亳州和渦陽之間的義門渡河時,遭到明軍伏擊,楊虎遇難,餘部由劉惠、趙燧帶領轉入河南。

  劉六部南下山東,攻克陽谷、壽張、沂水、曲阜等幾十個縣,還去青州、兗州、沂州轉了一圈,把朱元璋封在當地的寶貝子孫嚇得魂飛魄散。起義軍沒興趣捉這些肥頭大耳的王爺,兵鋒一轉,轉攻濟寧,燒燬朝廷的漕運糧船。一千二百多艘要運到京師的糧船變成一把大火,朝廷有些人註定要餓肚子了。

  起義軍的活動範圍非常廣泛:北起霸州,南至湯陰。所過之處,官老爺無不頭大。正德七年(1512年),西路軍轉戰於安徽、河南等地,連克數十州縣。湖廣重鎮襄陽,已在起義軍的兵鋒威脅之下。湖廣與河南併爲天下之中,湖廣要出事,四川、貴州、陝西、江西、廣東、廣西都要受到影響,朱明王朝還玩不玩了?

  朝廷增調大同等邊塞兵和湖廣兵,四面堵截,緊追不捨。劉惠在河南南召中箭陣亡,趙燧在武昌被俘。東路,劉六進逼京城,發現朝廷的兵力很多,無法實現既定的目標。劉六隻好從文安南下,進入江蘇,回到山東。這時明朝集兵十萬在登萊地區,對起義軍發起轉剿。

  起義軍在京師以南各州縣和明軍周旋,由於西路軍被挫,東路軍不得不斷南移。一路轉戰到湖北黃州,劉六在團鳳鎮準備搶奪船隻進入長江,因水勢不熟,掉進河裏溺水身亡。劉七率衆人自武昌而下,駕舟在上起九江、下抵蘇鬆的長江上活動。明朝廷加強沿江兵備,義軍最後不得已攻打江蘇通州,佔領通州東南的狼山,據險而守。明朝軍隊從南、北兩個方向對起義軍發起圍攻。起義軍明顯缺少後勁,加上地利不熟,很快被明軍打敗。

  這次起義歷時三年,起義軍轉戰在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蘇數省,聲勢浩大。由於長期流動作戰,沒有建立穩固的大後方,最終把自己給累死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次起義也賞給明朝一記響亮的耳光。明朝爲撲滅劉六、劉七,耗費了大量錢財,國庫都快被搬空了。

  此時的明朝中期,還不像晚期那麼腐爛,知道讓利於民的道理。正德帝並不糊塗,他知道劉六、劉七之所以能讓那麼多百姓跟着他們,說到底,還是朝廷逼的。朝廷不給百姓飯喫,百姓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找飯喫。最終,朝廷的鍋碗瓢盆,都會被憤怒的百姓砸掉。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號:地圖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