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稱得上是民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位奇人,武昌起義前他還與革命黨人素無交集,但一夜之間卻變成了首義元勛,甚至被稱為民國第一偉人。

黎元洪原來是湖北新軍協統,相當於今天的旅長,武昌起義後擔任了湖北軍政府都督。他是如何從一名清朝官員變成革命鬥士的呢?且聽我慢慢講來。

黎元洪是湖北黃陂人,出身於一個綠營軍官之家,從小隨父親在天津長大,後來進入天津水師學堂學習,畢業後分配至廣東水師任職,成為了一名海軍軍官。甲午海戰爆發後,黎元洪所在軍艦參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死裡逃生的黎元洪後來投奔了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受到張的賞識,張之洞調回湖廣總督本任時,將黎元洪帶回了湖北,後來擔任了湖北新軍協統,成為湖廣官場上的一顆新星。

四川暴露運動爆發後,湖北巡撫端方帶兵入川,湖北空虛,革命黨人借這個機會準備起義。1911年10月10日晚,第二十一混成協輜重隊和第八鎮工程八營的黨人突然舉事,其他部隊也迅速響應。當時武昌有新軍10000餘人,參與起義的不過3000人左右,可能連革命黨人也沒有料到,湖廣總督和鎮統制張彪匆匆逃跑,武漢三鎮雪崩似的瓦解了,起義大獲成功。

不過這時出現了一個難題,參加的起義的黨人都是些低級軍官或者士兵,影響力有限,如想號召天下,需要找一個有名望的人來主持,這時有人想起了黎元洪。黎元洪 學堂出身,性格寬厚,在官兵中威信尚可,黨人無人可找,於是一致同意推舉黎元洪為軍政府大都督。但這時黎元洪早已躲到心腹參謀劉文吉家躲了起來,起義士兵找到劉家,將黎元洪帶走,並以他的名義發布布告,通告天下。據說當時黎元洪嚇得藏在了床下,所以後來人們又叫他床下都督。

武昌起義後,全國各地紛紛響應,清朝這個腐朽的大廈迅速瓦解。因為首義元勛這個光環,民國成立後,黎元洪被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併兼任湖北都督,後來又擔任了正式副總統;袁世凱死後繼任大總統,成為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有時候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


「民國第一偉人」?

孫中山這句客套話不能拿來做歷史結論吧。當年孫中山在國外從報紙上得知武昌起義成功,因為是外語報道,以為Li Yuanhong是「李元洪」,把人家姓都搞錯了。李是大姓嘛,姓黎的實在不多,何況區區一個地方協同,哪裡值得孫中山知道名字。

武昌起以前,孫中山等人搞了十幾次起義都失敗了,而武昌起義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居然成了。設身處地,如果你是孫中山心裡會想些啥?除了激動,是不是也會有嫉妒的成分?當然了,在公開場合,孫中山必需大大地讚美黎元洪。孫先生在這方面是高手中的高手,誇張一點說什麼事什麼人是家常便飯,信口就來。

黎元洪是滿清官員沒錯,但說他是革命鬥士怕是牽強了些,抬舉了他。客觀地說,他只是因為怕死,半推半就順應了歷史潮流而已。當年武昌,軍政大員跑光了,最高的官兒就剩下躲在床底下47歲的協統黎元洪。他並不願意當革命軍的老大,因為他知道之前革命黨十幾次「造反」都被鎮壓,不是當場被打死就是抓住殺頭。這一次,黎元洪也不看好,所以不願意。問題是,如果他不答應,腦袋當場就要被削,所以……

說他是革命鬥士,大概是因為他說過不少很革命的話,比如:「誰無肝膽?誰無熱誠?誰不是黃帝子孫?豈甘作滿族奴隸而殘害同胞?洪有鑒於此,識事體之大有可為,乃誓師宣言,矢志恢復漢業,改革專制政體,建立中華民國。」問題是,這種發表在報紙上的通電更多是政治表演,信了你就simple、naive了。

也許你還會說,袁世凱稱帝時打算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他硬氣拒絕了,這也是革命的表現。「親王」這個封號算啥,黎元洪已經有「副總統」這個虛銜,一個就夠了,要那麼多幹啥,反而顯得自己貪名圖利。

張勳復辟,黎元洪也採取了不合作態度,這總能證明他是革命鬥士了吧?也不能。你是革命鬥士就別跑外國使館去躲啊,就該繼續和張勳斗下去啊,只要你不退位,溥儀怎麼當回皇帝——國家有皇帝又有總統,兩個老大好玩呢。沒辦法,和武昌起義的時候一樣,黎元洪還是那個怕死的黎元洪,因為有人向溥儀建言了——賜黎元洪自盡!

所以,別高看了黎元洪。


黎元洪能從舊官員成為革命勝利後第一任湖北督都。不管是不是革命黨從床下拖出來當督都的,至少說明他能看清大勢,同時也說明前清的軍隊(主要是小站的新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這支力量不被革命黨利用,就祘是武昌首義成功,也無法與前清新軍力量抗衡。而前清的袁、黎等人對舊軍隊有實際控制力,這是孫、黃等革命黨無法替代的。在孫黃的革命生涯中,不是有十多次起義失敗了嗎?想想看是什麼原因吧。所以袁、黎等人的轉變實在革命成敗的關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