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7日消息(水易)近年來,在光模塊領域,討論最多的莫過於硅光子集成技術,其核心理念是“以光代電”,將光學器件與電子元件整合到一個獨立的微芯片中,利用激光作爲信息傳導介質,提升芯片間的連接速度,具有低功耗、高速率、結構緊湊等突出優勢,被認爲將解決信息網絡所面臨的功耗、速率、體積等方面瓶頸的關鍵技術。

  基於這些優勢,除了一批傳統的光芯片、光器件廠商都在提前佈局之外,一些主系統設備廠商也紛紛加入硅光戰場。例如,思科在2012年收購Lightwire,並在2018年底收購硅光子領先廠商Luxtera,向業界展現出其在硅光領域的決心;作爲思科的競爭對手瞻博網絡(Juniper)也在2016年收購了Aurrion佈局硅光子;另外華爲、Ciena等廠商也通過收購等方式入局。

  不過,由於硅光子光器件芯片鏈路存在的高衰減、高溫裂化等特性,一直以來成爲大規模商用化的絆腳石。這一情況到最近纔有起色,在今年3月的OFC上,亨通展示了100G硅光模塊,Juniper也帶來了100G和400G兩款硅光模塊產品。這一預示着硅光模塊開始正式落地。

  前面提到,一些主系統設備商也很早就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佈局硅光子芯片、器件。是什麼推動他們如此堅定的進入這樣產業?在筆者看來無非是看到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及優化自身產品結構,從而形成競爭優勢。

  據市場研究機構Yole在2018年對外公佈的對硅光子的預測顯示,雖然2017年70億美元的光模塊市場,硅光只有2.6億美元,但Yole預測到2025年,硅光模塊將達到36.7億美元,佔整個光模塊市場的35%。

  此外,從2018年不斷髮生的併購來看,整個行業都在進行着垂直整合的大業,通過垂直這個來完善企業的產品線,補強企業實力。根據思科2018年視覺網絡指數預測未來五年全球互聯網流量將增加3倍,帶寬需求巨大。勢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網絡升級來應對這種需求增長,擁有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勢必將會在這新一輪的網絡升級中佔得先機。

  在目前來看,大部分的硅光模塊是應用於數據中心領域,佔比幾乎超過90%以上。無論是思科,Juniper,華爲等廠商的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等產品已經廣泛的應用於數據中心領域。而數據中心內部以及數據中心之間的互連互通均需要光模塊來實現,這些廠商切入硅光模塊,與自身原有的產品相結合勢必將會降低整個設備的成本,做到成本可控。

  可以看到,當前數據中心的大型客戶都是Google、AWS、Facebook、微軟、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他們對每一項開支的費用都極其敏感,完整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是他們的首選。在筆者看來,這可能也是這些系統設備商佈局硅光模塊的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有研究表明,硅光子技術對於傳統的100G光模塊成本優勢不明顯,不過隨着數據中心市場有望大幅啓用400G光模塊,芯片的成本佔比將繼續提升,而硅光子技術在100G與400G光模塊的成本差別不大,可以預見400G將成爲硅光子模塊的主戰場。而從思科、Juniper的佈局來看,思科收購的Luxtera已經在400G方面有一定的優勢,而Juniper也已經發布了其400G的硅光模塊,這兩家勢必要在這一領域進行一場廝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