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期,劉備生活貧寒,充滿着生存的艱辛。隨着時間的推移,成長於市井之中的劉備,爲了求得生存的商販生涯,不但懂得了生活的艱辛,而且還迫使其較早的與社會各類人等接觸,逐漸養成平易近人的超強社交能力、善於審時度勢的個性特徵;而手工業的艱辛勞作,不但勞累着他的身體,同時也磨礪了其心智,逐漸形成較強的忍耐力。此時的劉備貧窮、孤單、卑微,並沒有顯現出某種超凡的氣質和遠大的抱負,對於東漢王朝將要發生的一切變故一無所知。他僅僅只是一個小商販和手工業者。

  劉備十五歲別母求學,史載,盧植是名著海內的大儒,出身貧寒的劉備得以師從盧植,不但使他在眼界和心胸上得以開闊,更重要的是爲劉備開啓了通往東漢上層社會的大門。然而,文化學習並非劉備所好,史載: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因此,劉備在學業上並無多大成就,但從師的過程卻使劉備逐漸蛻變了察言觀色的商販習性,逐漸成長爲少言語,好交結豪俠的青年俊傑,因此,引起了一些投機者的覬覦,先是得到同宗劉元起的資助,還有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由於得到了商人們的經濟支持,因此,在地方上很快建立起一支武裝力量。此外,還得到了關羽、張飛二人的投奔,他開始以草莽英雄的形象活躍於東漢末年曆史舞臺。

  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爆發,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向劉備求救,當劉備得到這個訊息時,竟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由此可見,劉備已經進入到東漢上層的視野,引起了他們的關注。由於劉備在戰場上的屢次戰敗,導致他四處投奔多次易主,成爲世人眼中背信棄義、陽奉陰違的兩面派人物。劉備從31歲至51歲二十年間多次易主。正式投奔的對象有六人之多,加上欲往投奔者則達九人之衆。

  投奔對象中,如公孫瓚、陶謙、袁氏父子、劉璋是以真心待劉備,予以劉備無私的資助和極高的禮遇;呂布、曹操至少表面上,禮遇劉備,給予他優厚的待遇。然而對於這些昔日的救援者,劉備多是歸而後叛,特別是對於劉璋的侵奪,可稱得上是恩將仇報。更有甚者,當劉備在面對昔日舊主呂布被俘時,劉備非但沒有出言相救,反而一語殺之。雖然呂布曾背叛劉備,並多次俘虜過劉備的妻子,但呂布對劉備一向敬重,對他的家眷禮遇有加,甚至和劉備以兄弟相稱。劉備所體現的人性,正是歷史中真實劉備的本色體現。一方面,由於他微寒的出身,使他的性格中有悲天憫人、善待百姓的遊俠性格;另一方面,幼年時期的商販生涯,使其有着反覆難養的秉性,使他具有狡詐、殘忍以及注重僞裝的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