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在荷蘭出差,途中去了一趟全世界最大的菊花生產廠Deliflor。

Chrysanthemums - Deliflor?

www.deliflor.nl

Delifor在荷蘭的廠每天可以生產100萬株幼苗。

這一百萬株苗,都從荷蘭本土運往世界各地的客戶。

新的cuttings從非洲源源不斷的被運往荷蘭,在荷蘭經過分選,由機械臂插入泥炭塊,再在生根室內生根,之後用集裝箱運往世界各地定植。這個過程實現了極高程度的自動化。100萬株的菊花,整個扦插生根過程只有兩名工人管理,而他們的工作僅僅是看著機器防止機器出毛病。

視頻封面

00:10插苗機器人視頻封面

02:09幼苗運輸軌道車

我在五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國及世界的農業現狀、發展趨勢是怎樣的?中曾這樣寫到。

未來農業一定是精準的,從各個角度。

如果讓我想像未來的樣子,植物會被逐漸當成機械一樣來對待,不確定性會越來越少。農業的概念在世界範圍內從靠天吃飯,逐漸變成:輸入-輸出這樣一個模式。食物會越來越像工業產品,高度自動化,我們怎麼產車就怎麼種菜。甚至從播種那一天開始我們就可以預測果子長在哪一個三維坐標。總有一天食物會變得可追溯,從播種到餐桌全程可追蹤。物流倉儲技術發展也會相對弱化傳統市場的作用。

在現在來看確實如此。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從今年開始不少人都開始在談「autonomy」「autonomous」。確實,農業生產本就是一個高勞動強度,高重複性,無聊的,低創造性的工作。如果你問我,我想21世紀一定要被淘汰的兩個工種就是:卡車司機和農民。

為了實現Autonomy,第一要實現無人決策;第二要實現無人生產。好消息是,第一點可能已經不遠了,騰訊在荷蘭組織的這場無人種植黃瓜大賽,模型在決策層面已經超過有經驗的荷蘭農民了。然而當時教授所說到的難點,在目前來看仍然是難以攻克。目前在crop maintenance和 harvest 這兩塊仍然是最令人頭痛的部分。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出現規模商用化的crop maintenance 設備。Priva的這個剪枝機可能是離商用最近的一個版本,然而它仍然只能提供一個單一功能,仍然需要提高效率,降低價格。

視頻封面

02:47Priva的Deleafing robot。


最後插播一下我們自己的設備對溫室管理的情況。基本實現無人化,15個日光溫室目前僅由一個60多歲的大爺管理。

在某一天若干個棚在自動演算法下執行溫度控制的效果(日光溫室)
濕度控制
基質灌溉管理

我們自己設計了一整套系統和感測器用於無人化生產,目前基礎硬體平台已經經過了2個月的測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