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國內有名的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出生於1930年,1995年被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但他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網絡上一直有聲音爲袁隆平沒有被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憤憤不平,甚至還有聲音爲袁隆平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憤憤不平。

  因爲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是有標準的,不僅僅是論名氣和貢獻的,畢竟連獲得諾貝爾生物獎的屠呦呦都不是院士,更別提拿不出實際產品的袁隆平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評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理論水平是否過關,通俗一點就是你能不能把你所做的東西整理並傳承下去,把經驗和技術轉化成可以傳授的字面理論,這也是爲什麼要求發表有一定量的專業理論文章的原因。這一點正好是袁隆平做不到的,袁隆平的水平也就技術員而已,因此袁隆平幾乎沒有著作和理論文獻,門下除了他自己和發現野敗(即國內首株發現的公水稻)的李必湖,其他一個都沒有。

  袁的雜交水稻是毛主席年代集體的勞動成果,現歸功於他一人,他應該感到幸運,在我們農村大隊農科隊農民在七幾年就會培育雜交水稻,在我們蘇北叫南優,後單幹後纔不在培育,如當時七幾年農民是不是也能申請專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