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雷山,塬名雷嶽,又名維山,素有"楚南第一勝境"之稱。它位於湖南慈利縣東部雄峙武陵腹地。它東連臨澧縣,北臨石門夾山寺,南鄰常德桃花源,西沿世界聞名景區武陵源,是張家界市東大門的一座歷史名山。

  楚南第一勝境五雷山

  五雷山氣候宜人,環境幽雅,森林茂密,負氧離子豐富,空氣清新。五雷仙山雲海霧深與世無爭,在潔淨的世界與凌空的寰宇中逍遙凡塵,與天地渾然相融。五雷山景區綿延數十里,奇險深幽,玄妙超然。五雷山下有十里翠竹,十里奇寨,十里秀峯,十里田園,十里油菜花自然天成,使遊人流連忘返,也是戶外活動、登山運動的理想線路。

  雲海仙山

  五雷山不僅是旅遊避暑勝地,還因其道教殿宇之多被"叄湘之最"譽爲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羣落、聖地。五雷山主峯金頂海拔近千米左右,雨後初晴金頂遠眺,洞庭湖光,沅水煙波,天門山色,武陵雲峯,歷歷在目。

  羣山之首

  五雷掃殿又稱雷神掃殿,歷來金頂有"電祖靈區”之稱。每當狂風暴雨交加之時,火龍似的閃電自金頂上空破雲而下,聲聲霹靂驚天動地。一陣陣聲光交織的雷霆閃電中常有四五個巨輪般的燁燁火球,帶一股旋風在金頂滾動激盪,鐘鼓隨之震響,塵埃隨之颳走,故此稱“五雷掃殿"。古今名流學者稱之爲"蓋世奇觀"。

  霞映金殿

  五雷山西境一直爲郡、州、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自上古以來,此山逐漸成爲湘西北、鄂西南一帶規模宏偉的道教聖地。唐代 "李靖” 於此草創道觀,迄今有千餘年曆史。元末 “張兌" 歸隱於此,佈施福地,勝境初開。至明代增修36宮、72殿後,此山成爲“楚南名山",名抪南北,被譽爲“神仙奧宅",素稱北武當,南武雷。

  紫氣東來

  五雷山境內山中有山,計有8座名山,392座秀峯,48寨,21石。主峯金頂叄面絕壁,一面石級懸空,巍然如聖,秀麗如鳳。鳥瞰全境,霧漫幽谷,羣山疊翠,雲纏青山,霞映峻嶺,天際雲瀑,忽隱忽現,蔚爲奇觀。

  羣山疊翠

  天際雲瀑

  雲纏青山

  明萬曆後期,常德榮定王朱翊鉁和澧州華陽王朱奉鈗將塬有宮、觀增修成36宮,72殿。後因金頂"雷掃其殿,鐘鼓自鳴,塵埃自淨"的雷擊自然現象,將"大維山"更名"五雷山",又名"雷嶽"。

  雷嶽晨曦

  赤帝宮座東朝西,平面呈長方形,叄開間,是供奉炎帝神位的地方。門額"赤帝宮"直書白文,署"光緒乙己年夏"年款。門聯楷書陰刻,字徑20釐米,上聯"赤氣騰騰功配夫坎",下聯"帝德浩浩位鎮乎離"。

  赤帝宮遺蹟

  明洪武四年,張兌被起用爲朝廷編修,人傑地靈,山名遠揚。明萬曆後期,常德榮定王朱翊鉁(明憲宗後裔)和澧州華陽王朱奉鈗上五雷山考察,甚感風光奇異稱其爲"南楚名山"。神宗皇帝得知後,遂封五雷山爲"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

  捨身巖相傳是真武祖師練功之地,後因真武於此捨身脫俗成仙而得名。真武白日飛昇的故事,歷來流傳甚廣。巖身從崖緣向西橫空伸出,長約4米,下臨萬丈深淵,有"楚南第一險"之稱。這裏曾是張三豐最喜歡的練功地。

  捨身巖

  捨身巖旁有一石屋稱百子堂,單開間,平面呈正方形,四面牆體爲石條砌築。門額"百子堂"陰刻楷書,門聯是"放寬心莫愁無子""行好事自有佳兒"。

  捨身巖冬韻

  梳妝閣座落在一方形石墩上,石墩叄方懸空,二方且臨懸崖絕壁。傳聞,梳妝閣爲道教信徒齋戒之所,另說,梳妝閣是道教信徒入道前的淨身之地。

  梳妝閣

  朝聖門位於曬經凸頂以南,是二天門至金殿的必經之道。朝聖門正面設一圓門,門外設垂帶踏磴108步,俗名"百步磴"。

  朝聖門

  曬經地古香爐

  雷嶽雲霞,四季常有,姿態萬千,金頂是觀雲霞最好的地方。

  雷嶽祥雲

  雨後其雲在金頂四周吞山填谷,形成茫茫雲海,在溪谷、山間翻滾如濤,傾瀉似瀑,似煙、似練、似絮。其霞秀如錦緞,多現於晨夕,金頂四周及其上空常有彩虹出現。

  霞映峻嶺

  雷嶽彩橋

  雨後青山

  雷嶽風雲

  雷嶽山下,田園如畫。早春二月油菜花黃,五月田園水面如鏡、梯田曲線美妙無限,十月田園稻浪滾滾一片金黃。

  雷嶽山下

  五雷山金頂,四周羣山圍繞,但都要矮很多。冬天雪後初晴時山下氣象萬千,可就是無法登上金頂,只能望“山”感嘆!

  登山攝景

  大者似母龜,扭頭左顧,欲行而止,小者似子龜,怕摔下山坡,呈十分小心之狀。因冰凍太厚,小龜型狀已似是而非了。

  二龜巖冬韻

  雷嶽論劍

  記得在八十年代初期,雷嶽老道人還表演過二指着地、人體倒立的二指禪功。

  雷嶽功夫

  五雷山現有宮觀都是1993年7月恢復重建,歷史上的宮觀都在歷史長河中煙滅雲散,部分宮殿是在96年之後提升改造或新建才具備現在的規模。

  五雷山道教聖地全景圖

  (本文作者黃俊華,是慈利縣攝影愛好者、大華眼鏡負責人)

  (來源:玩慈利網 作者:黃俊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