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美好的心,谁就能拥有幸福。

  ——题记

  晨钟,暮鼓,露珠,梦痕。

  清晨的风拂过脸庞,温柔清爽却让人迷茫。孤独的灵魂迎风而立,静静地望着窗外。水天一色处有了些许绯红。“你真的尽力了吗?”看着窗外愈来愈浓的红色,生命发出轻轻的叹息。或许,只是一般努力吧。尽力的标准是什么?鹤立鸡群,出类拔萃,万众瞩目,还是仅仅做到无愧己心?湖面上泛起的薄雾渐渐笼罩了那些许浅红,忧思如乱线紧紧地缠绕在心中,愈是挣扎愈是困惑。

  “心在哪里呢?”“幸福在哪里呢?”,一旦如此发问,就愈发不可收拾。

  请看哲学诗画为你整理的,我的心灵笔记偶感:在杂乱的心灵密林中探索生命之源!

  01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每个人都可以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拥有自己的选择。把道德拿来律己,不去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这是成熟的最基本表现。世界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势能,而“势能”来源于高度差。有人穷有人富,于是人类拥有了赚钱的动力;有人幸福有人不幸,于是人类拥有了对幸福的向往。倘若每个人都善良中庸到极致,人类估计早已被其他动物覆灭。毕竟,人类这套道德标杆,动物界不会买账。

  何为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常言道: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人们对高尚的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常常促使我们以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行为。不得不说,这样的一种社会风气让社会群体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还是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都无时无刻的处在道德的约束里。但是,这种道德的约束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于他人,是否真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试图批判我们眼里的所谓的“不道德”言行时是否又真的站在了一个客观的角度,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在无意间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

  02

  平生一杯水,好似云中仙。万物皆化无,逍遥环宇间。

  03

  看似平常的东西,往往最珍贵,最该珍惜。

  04

  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故事,说的是在沙漠中,一瓶水剩下半瓶。乐观者说,还有半瓶,悲观者却说,只剩下半瓶。面对同样半瓶水,乐观者和悲观者的人生体验截然不同。所以说,看问题,观察的角度和人的心态很重要。

  0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出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由此可以看出,时间是事物变化的过程表达,空间是事物运动的存在表达,时空都是人感知事物的现场,时空都是服务于人感知的工具。时空为事物存在、为生命存在、为人存在,时空归根结底为人的感知存在。

  我不知何时推导出了时间的不存在,我却一直深信不疑,总算有了和我有同一观点的人。有人会问,时间不存在,为何存在寿命?那只是一种意志(或曰意志)的表达,肉体仅是其载体,肉体消失,人就会说生命消亡了,但,意志(或灵魂)却并未消失。佛教将其抽象为因果,太伟大了,没有几人能将生命认识到这个层次上。

  06

  朱自清的《匆匆》里写道:“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们总以为时间还有很多,经得起我们漫不经心的浪费,但是后来才知道,没有来日方长,只有时光匆匆。

  07

  一定有云朵落在水里面了,被一条鱼喝进去了,风还在吹,我不知道它多长了。

  ——余秀华 《摇摇晃晃的人间》

  0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古人的心灵不仅缜密,而且敏锐,多情,远离隔绝了现代社会中的那些非自然文明,他们的心变得更丰富更趋向于本真的幸福。

  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杨绛用此书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