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為什麼我們(普通消費者)在買一部新款旗艦國產機的時候,4000左右的價格覺得很貴。但是如果看到蘋果的上一代產品或是其他過時手機的定價在4000+,反而會覺得便宜呢?不是我跪舔蘋果啊,真的很多人有這種想法。。


如果蘋果銷量中80%都是1000塊左右的機子,哪怕只賣3000塊,一樣會被嫌貴

品牌高端形象在這裡。

蘋果每年的新品最低都是5000起。

年復一年,每年如此,在消費者心中就是價格。

相反的如果蘋果出一個廉價的產品,這是和他的品牌形象是不符的,iPhone5c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華為在p6成功以後,為什麼要果斷的砍掉運營商定製的贈機機型,就是為了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個品牌既做兩三百塊的產品又要做大幾千的產品是很難建立高端品牌形象的。


舉個例子吧:我室友iphone4剛出來的時候買了一部,從高三用到了大三下學期,等於用了四年!雖然從絕對值來看這部手機當初的確很貴,但是平均攤下來每年也就1200塊錢左右!而我用的華為nova 2plus來說吧,剛出來小半年的時候官網賣2400左右!我的使用頻率,使用習慣比我那個同學要溫柔很多,然後現在僅僅六個月就開始出現卡頓,死機!這樣的機器能用兩年嗎?性價比難道會超越我同學那個iphon4嗎?這樣的賬算下來雖然價格絕對值華為比iphone要貴,但是性價比要差很多!

我相信大多數買家在買手機的時候對於貴的判斷主要取決兩個方面:

第一,如果手機眾所周知用不長的話那麼在可預見時間內手機性能能不能一直最佳或良好?

第二,如果手機能用的時間超過市面大多數手機,那麼這段時間手機的性能是否還能說得過去!

很顯然蘋果滿足第二種,而大多數國產旗艦機不滿足第一種也不滿足第二種!大家當然覺得貴,或者說不值!


溢價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國產做的爛啊。沒有核心技術的廠商,就是個攢機子的,拿著硬體廠商打包好的方案,拼裝起來,做個定製os,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mod外觀了。參考htc,憑什麼賣高價。再說有核心技術的某廠,說是可以自研soc,你倒是捨得堆料啊,gpu堆料貴,美名其曰規模小了省電,扯,飈個高頻比gpu規模大的多的samsung功耗還高。快閃記憶體就不說了。總之國產貨這個鬼樣子賣5000,讓三星都看不下去。每年三星跳水王就是國產便宜性價比高,安卓的核心競爭力無非還是用料和溢價。去年國產價格都上來了,三星就沒啥壓力了,s8堅挺一年都不帶跳水的。

品牌啊,品牌效應啊。就舉個例子,在法國有人街頭採訪路人,詢問手機的品牌,大約1/4的三星,1/4的蘋果,1/4的華為,1/4的榮耀,問為什麼選華為榮耀,回答一般是感覺比前兩者更時尚。


謝邀

有人說對比安卓和iOS的 我不以為然 安卓陣營的魚龍混雜原因還是谷歌的規矩和Android的開放性 同樣安卓的三星跟蘋果是同價位段的 (不過三星在中國市場真的越來越疲憊了)

首先 國產智能手機崛起的時間段 七 八年前 那時候iPhone4(還是4s呢)的價格我記得是4999RMB 國產中華酷聯存在感不高 甚至山寨手機還依然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然後小米以1999的價格和飢餓營銷的形象進入了用戶視野 短短几年內 各大國產廠商邊黑邊效仿 無論價格 商業模式(比如華為的榮耀) 沒有轉型的或者轉型沒有成功的(聯想 酷派那些)是真的涼了 (不過藍綠廠是真的牛 不喫模式這一套 別人都開始分線上的羹 他們趁虛全力線下也是佩服 不管怎麼說也算是站得住腳了, 吧) 不過 除了華為的mate, p等系列 兩千左右的價格也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深入了人心(至於千元機嘛 更甚咯) 自小米的note系列開始 可以看到以其為首的國產廠商都在嘗試著(在價格上)進軍高端 真的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就那小米來說 前兩個note 一個HiFi 一個雙曲面 頂多撐死算是有點進步吧 然後這兩年它開闢了mix機型 創新點不少 價格也更狠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其在進軍高端的路上越來越有底氣 而半涼的note系列也退居到了二線以後 那麼我們可以說 小米在note系這條路上 進軍高端失敗了

這算是一個縮影吧 從普通(一開始的)智能手機到全面屏手機的創新(這個創新引領了整個行業的方向) 才能讓一個曾經的國產「屌絲」品牌有了進軍高端的底氣(還不知道能不能走到最後) 可想而知 國產手機改變「定位中低端 以逆天價格爭取生存空間」的形象有多難

而蘋果手機呢 不得不說蘋果任性的牛逼 它不喫你性價比這一套 老子就是這麼高的價 還能越來越高 你想咋滴(當然 有實力任性你也沒辦法) 再加上在國產手機崛起之前蘋果的產品形象(可以理解為有蘋果手機就是tuhao 裝逼那種詞腦子裡想一遍)已經通過互聯網的風口吹進了每個人的心 要改變這個觀念 也不容易喔

看似有點著急吧 不過現狀是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甚至外國人看到並認可了國產品牌的崛起與產品的進步 這是好事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國產品牌最終可以成功的進軍高端行列 真正的跟蘋果三星一較高下 也相信(至少在國內) 國產手機能打敗蘋果也是必然事件(我說的是三四個品牌加起來懟一個蘋果 哈哈)

不管怎麼說 加油吧 也祝願中興可以挺過這次危機


輝騰賣成奧迪的價錢會覺得很便宜

奧拓賣成奧迪的價錢當然覺得貴

它們都能上高速…

我都買不起π_π


因為我們的國產手機從以前開始就是打價格戰,低價高配,例如小米的1999飢餓營銷,太過於深入人心了,以致於我們覺得國產機就該這麼便宜。所以小米想走高端旗艦產品,卻還是很困難。

最早的Note系列,衝擊3000元大關,還是沒有多大的起伏。直到現在的Mix系列的成功,自己的設計理念,帶動全面屏的潮流,全陶瓷,5000元的檔位。希望小米能夠越走越長久,能夠成為我們的新國貨? 說到蘋果,蘋果手機從最早的iPhone4開始就是高達5,6k的售價,還是8G的存儲,真是驚了,3.5寸,那時候還覺得特別大,又很舒服,系統又好看,逼格滿滿。那時候消費水平還未能跟得上,所以買的人少,大家再炒一炒,自然水漲船高。 這就是國產手機想要的未來格局,高端大氣上檔次,自然售價也是一致的的精品路線。

一樣東西一直賣10塊,突然長到30塊

一樣東西一直賣50塊,現在也是50塊

你覺得呢


謝邀

1,iPhone的品牌價值 蘋果一直都是高端(裝逼)的代名詞

2,蘋果獨有的IOS系統 雖然安卓目前非常優秀,但是IOS的系統體驗與優化,個人覺得是比安卓好用的

3,雖然蘋果價格一直很高,但是他跳水慢啊


個人覺得,首先是因為蘋果手機的價格本來就比大部分安卓手機高,而且蘋果手機的價格是被市場接受的,那麼這個價格就可以理解為價值。雖說經常有人說一部蘋果手機的成本只有一千多,但是蘋果有領先的硬體,優秀的軟體以及良好的售後服務,總之消費者願意為五六千甚至七八千的手機買單,就說明蘋果手機值這麼多錢。這裡的市場是指自由的市場,壟斷的市場不算。同理,大多數安卓手機價值也就是兩三千。所以啊,本來值六千的手機二手賣到4000,還是挺便宜的。如果本來值3000的手機賣到4000,自然就貴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