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魏國的范雎加入秦國成爲秦國的宰相:至於范雎,你可能已經熟悉了。這個名字經常在歷史教科書中提到。范雎原來是魏國的一員,爲什麼要當秦國的宰相?一代名相范雎:從受盡侮辱到風光無限,曾經被人丟在茅坑裏!

  范雎出身貧寒,從小就很窮,但他很有功德,爲國家服務。他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戰略家之一。由於地位低下,范雎見不到魏王,所以他只好以須賈大夫爲暫時棲身地。但須賈大夫是個心胸狹窄的人。

  范雎陪同須賈前往齊國執行任務。齊王指責須賈在被五國襲擊時拒絕幫助齊國,范雎站起來,解除須賈的尷尬。當齊王看到範勇是一個有才華的人時,他送給范雎很多禮物、財物。齊王想留下他,成爲客卿,被范雎拒絕了。

  回國後,須賈不僅沒有讚揚范雎的高尚風度,還一直說他的壞話,搬弄是非,還錯誤地指責范雎收受齊國的賄賂。碰巧魏王也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懷疑范雎出賣了魏國的情報。先是范雎被打進死牢,然後折磨他,最後把范雎打得不省人事。

  正巧那個時候,秦昭王派王稽去魏國。鄭安平用假身份到王稽那裏當僕人。當他被問及,當地是否有合適的能人可以由王稽帶回秦國去時,鄭安平推薦了改名張祿的範堆,說他倒是想要與人縱論天下,但此人有仇在身,大白天不能被人看見。於是到了晚上,王稽見到了范雎。還沒等范雎把話說完,王稽就認定此人是高人。最終,鄭安平和范雎混在回國的王稽一行人中逃離了魏國。

  當時秦昭王已在位三十六年,期間打敗過楚懷王,使秦國從一個被中原各國輕視的西北落後小國迅速發展成一個強國。但由於與秦國相鄰的韓、魏、趙三國屢屢向秦國發動戰爭,所以秦國不太相信四處遊說的謀士。以張祿爲名的範難等了一年多時間,還是沒有得到秦昭王的任用。爲此,範睢寫了一封長信給昭王,結果其主張得到認可,被準許與昭王經常會面,頗受禮遇。此後,範睢努力闡明遠交近攻的戰略得到昭王的信任。經過數年,看到昭王對自己已相當信任,就提出主張,認爲比昭王更有勢力的人不宜留在昭王身邊。昭王四十一年(前266),昭王將應地(今河南省平頂山市一帶)作爲封地賜給了以張祿爲名的范雎,同時任其爲秦國宰相。

  之後,秦國要攻打魏國和韓國,魏國派須賈到秦國打探虛實。范雎悄無聲息地穿上粗布衣服來到須賈的住處。一直以爲範睢已死的須賈見到貧寒模樣的他,非常驚訝。須賈聽範睢說他在做雁工,就顧不得遊說的事,挽留范雎一起用餐,還送給他粗絲袍。聽范雎介紹說,他的主人與秦相張祿相熟,於是決定請範睢引薦。須賈的馬因長途奔走疲憊不堪,馬車的車軸也出了故障。因此,范雎就說將主人的車馬借給須賈用。

  席間,須賈問:“聽說秦國的相國張祿很有辯才,這次求和能否成功,全取決於他,你認識他嗎?”范雎道:“我的主人和他是熟人,我可以設法讓你見到相國。”須賈一聽大喜,當即拜謝范雎。

  第二天,范雎趕來一輛駟馬大車,親自爲須賈當馭手,將他一路送往相國府。進入相府時,所有的下人都躬身退避,須賈覺得十分奇怪,到了相府大堂前,范雎說:“你等一下,我先進去替你通報一聲。”

  須賈在門外等了好久,也不見有人出來,便問守門人:“剛纔那位範先生怎麼這麼半天還不出來?”守門人說:“哪有什麼範先生,那是張相國。”

  須賈一聽大驚失色,知道自己上了范雎的當,於是脫衣袒背,請求守門人帶自己進去請罪。此時,范雎端坐堂上,須賈連忙叩頭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不知大人位居相國,多有冒犯,還請大人將我放逐到荒遠之地,是死是活全有大人發落。”范雎問:“你有幾樁罪行?”須賈說:“小人的罪行比我的頭髮還要多,已經數不過來了。”范雎道:“你罪行有三:第一,我自幼生於魏國,長於魏國,而你卻誣陷我與齊國串通,並向魏國宰相告發;第二,魏齊當衆嚴懲、羞辱我,你不加以勸阻,只顧自己享樂;第三,你見我沒有死,假裝對我噓寒問暖,絲毫不承認自己的過錯!我今天之所以沒有處死你,是因爲你送了我一件絲袍,可見你的良心還沒有泯滅。我可以放你回去,不過請你轉告魏王,將魏齊的腦袋送來求和,要不然,秦國就要發兵血洗魏國!”

  於是,須賈連忙回國稟告魏王,宰相魏齊嚇得倉皇出逃,可趙、楚等國畏於秦國的兵威,誰也不敢收留他,最後,魏齊被迫自殺。

  【歷史趣談】俗話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范雎歷經艱難險阻,死裏逃生,終於找到了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而位高權重的他,依然愛憎分明,對於依然懷有念舊之情的須賈,網開一面;對於不問是非曲直的魏齊,嚴懲不貸,既報了私仇,又全了大禮。

  一代名相范雎:從受盡侮辱到風光無限,曾經被人丟在茅坑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