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發布的《2018年全國旅遊工作報告》顯示,近三年來,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從今年前幾個月的數據來看,旅遊人數仍保持高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偏中老年遊客為主要消費羣體的紅色旅遊,現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紅色旅遊正成為旅遊產業的一個重要板塊。

紅色旅遊的一個較顯著變化是年輕人漸成主力人羣。數據顯示,今年國內紅色旅遊的主要客羣已由60後、70後向80後、90後轉移。這些現象背後的推動因素是,紅色旅遊在時代特色、意義方面的特殊性對年輕人形成一定吸引,注重遊客體驗成為產品設計的重要考量因素,綠色生態、自然風光、文化名勝、研學教育等與紅色旅遊相結合,形成更多樣化的產品體系,契合了不同遊客類型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相關政策的推動。早在2004年,國務院頒布《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之後國務院持續頒布《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文件提出,要繼續擴大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加強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鼓勵支持文化文物單位和社會力量參與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並提高紅色旅遊發展質量,包括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遊、休閑旅遊項目等。

從目的地一端來看,紅色旅遊景點密集,相關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挖掘力度相對較大及其旅遊產品相對多樣化,是受捧的重要原因。不少目的地城市也在尋求更多彼此合作的機會,增加彼此間紅色旅遊市場的連接。比如上海、浙江嘉興、江西吉安、陝西延安近期在上海聯合推介各地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上海、遵義近40家旅遊協會及企業發起成立滬遵旅遊聯盟。不少城市瞄準機遇,希望做大紅色旅遊版圖。

不過在市場趨好背後,紅色旅遊也出現一些問題。其中低俗、過度娛樂化等現象在某些地區紅色旅遊區域較為突出。原國家旅遊局規劃專家王興斌認為,紅色旅遊中低俗、庸俗和惡俗現象主要包括,有的「景區」移花接木虛造歷史場景、建築和器物;有的做成不倫不類的遊樂園;有的講解詞不實;有的紀念館越建越氣派,紀念碑越建越高;有的壟斷和強行兜售高價花圈、花籃牟利;有的借喫「憶苦飯」提供價實不符的飲食等等。因此紅色旅遊發展還需要高質量、高起點規劃。面對新生旅遊羣體,紅色旅遊該如何更契合遊客的心理需求而保證建設質量呢?

紅色旅遊概念

紅色旅遊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誌物為載體,以其所傳承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蹟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遊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通過紅色旅遊讓人們重溫激情歲月,感受祖國變化,激勵人們發揚光榮革命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我們振興民族、建設祖國的熱情,更使人們深刻理解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也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擁護共產黨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

紅色旅遊發展思維

樹立創新意識

紅色旅遊創新,關鍵要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創新工作載體、方式、方法等,努力在服務黨和國家大局、服務人民羣眾中展現新作為;關鍵是發揮好景區、企業、大眾、政府在創新中的作用,以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催生新動能。強化景區、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大力推廣政府、院校、企業聯合和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發展模式,鼓勵引導景區、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經營模式創新,創建經典產品,讓創新成為紅色旅遊發展的核心動力。發揮「大眾」創新創業主羣體作用,以完善紅色旅遊景區體系為抓手,出臺支持創新創業政策意見,搭建場地、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平臺,吸引社會力量和人才、惠及當地羣眾,增強其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發揮政府政務服務的主平臺作用,第一時間解讀落實中央發展紅色旅遊優惠政策,更大力度投入資金、項目,提升紅色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質量,把政府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上來。

樹立全域意識

全域旅遊理念一經提出,迅速上升為國家戰略,符合時代需求、人民期盼、產業實際,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已分別納入2017年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推動紅色旅遊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是新時代紅色旅遊發展的戰略再定位,是紅色旅遊優化升級的新方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紅色旅遊全域發展,就是要拓展發展空間、培育行穩致遠的自動力和新動能,提升紅色旅遊發展的活力和後勁。當前,有利於紅色旅遊發展的政策和機遇很多,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善於發現機遇、把握機遇、利用機遇,才能把機遇轉變成優勢,潛力變成助推力。我們要借全域旅遊蓬勃發展之勢,乘勢而上,堅持挖掘與弘揚並重,向全域旅遊要紅色旅遊教育功能拓展的空間,增強紅色旅遊的軟實力;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向全域旅遊要高質量發展,推進紅色旅遊體系建設;堅持利用與監管並重,向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挖潛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紅色旅遊機制,開創新時代紅色旅遊發展新局面。

樹立融合意識

融合發展是一種蘊含著巨大潛力的趨勢。以開放的胸懷整合紅色旅遊景區周邊自然生態、傳統文化、特色鄉村等資源,推進融合發展,在深化開放合作中拓展更大發展空間。實施「紅色旅遊+」戰略,抓牢融合發展的「結合點」,選準融合發展的「切入口」和「著力點」。一是圍繞景區抓融合。強強聯合,因地制宜,整合景區周邊資源,開發複合型旅遊產品,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拉長旅遊消費鏈條,造福當地人民羣眾。二是圍繞服務大局抓融合。搶抓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和軍營向社會開放的機遇,在引導軍旅資源共享、開發旅遊產品、旅遊特色紀念品等方面積極探索。

紅色旅遊開發關鍵

一、依託紅色資源,突出紅色主題,樹立獨特的紅色文化標識。對於紅色文化資源,我們既要注重有形遺產的保護,又要注重無形遺產的傳承,大力弘揚紅色傳統。

具體操作中,要深入挖掘紅色旅遊資源文化脈絡,梳理革命精神主旨內涵,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在配套設施建設中增加紅色旅遊元素,優化鄉村生態環境。

同時,要大力打造精品紅色旅遊線路,全面建設集紅色場景體驗、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參觀學習為一體的紅色旅遊小鎮,增強紅色旅遊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打造極富感染力和衝擊力的紅色經典,讓遊客在大場面、大場景中感知紅色歷史,努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高地,使之成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重點紅色旅遊景區。

從目前的大多數紅色景區來看,基本上還停留在走馬觀花的觀光旅遊時代,展覽展示是紅色景區最主要的功能。而互動體驗的項目則普遍欠缺。

延安在無形紅色資源方面的挖掘就走在全國前列,這些年來,延安把當地紅色文化提煉為延安精神,以延安精神為核心主題,開發了一系列紅色旅遊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以全新的佈局理念,聯動其他旅遊風景區,形成紅色旅遊區域合作。圍繞紅色旅遊資源,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等優勢,將「紅色旅遊+」理念融入全域旅遊發展,推動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鄉村旅遊、研學旅遊、溫泉旅遊等融合發展,積極推動紅色旅遊產品創新,發展複合型、體驗型紅色旅遊產品和業態。

「紅色+綠色」是把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相融合的發展模式,「紅色+古色」是把紅色旅遊與歷史文化旅遊相融合的發展模式,「紅色+農業」是把紅色旅遊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紅色+工業」是把紅色旅遊和工業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紅色旅遊只有充分與其他業態相互融合,才能形成旺盛的生命力。

三、以紅色文化為核心,鄉村休閑為輔助,使之成為重要的引擎和核心增長極。在完善服務體系方面,構建紅色旅遊立體大交通格局,營造紅色旅遊氛圍,完善紅色旅遊餐飲住宿設施,開發紅色旅遊商品,不斷提升紅色旅遊信息化水平。

與此同時,積極開展紅色教育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策劃紅色旅遊節慶活動,加強紅色旅遊區域合作,打造新時期的紅色研學線路,不斷提升紅色旅遊的品牌影響力。

紅色故事如何講得更好

突出「思想啟迪點」

在新的時代要求下,講好紅色旅遊故事要緊緊扣住「主題與紅色照應,故事與學理融合,歷史與現實貫通,啟示與警示並重,講述與互動兼顧」這五條標準。

特別要注意突出講述主題的思想感染性,既以情動人,更以理感人,不能就黨史談黨史,就紅色講紅色,而是要聚焦到故事的內涵和啟示上來,找到「思想的啟迪點」,讓「思想」引發「深思」,讓「思想」代替「說教」,讓「思想」浸入「心靈」,力求潤物細無聲,讓聽眾真正明理、悟道,在內心深處有所思考和觸動。

設計「故事突破點」

講好紅色旅遊故事重在思想的感染性,力求設計好「故事突破點」,在挖掘內涵、故事邏輯、時代啟示等方面加以突破。

通過講述要把紅色傳統、紅色精神及其跨越時空的精神內涵挖掘、講述出來,讓聽眾對紅色旅遊的目的、意義有所把握,並能真正有所啟迪。

找準「情感支點」

有支點的講述更有傳播力,帶情感的故事更有感染力。設計故事框架是基礎,找到故事與聽眾的「心靈共鳴點」則是關鍵。

講好紅色旅遊故事,要善於挖掘 「情感支點」,關鍵要講透其中蘊藏的精神內涵、智慧及其啟示,這樣能為紅色旅遊故事添上直抵人心的力量,讓文化和歷史「帶著情感說話」,使故事真正打動聽眾,讓聽眾真正在靈魂深處有所啟迪和觸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