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粵港澳灣區各城市場出現不同程度回暖。

  板塊成交均價最高8.3萬元/㎡,過半區域成交回暖!粵港澳大灣區9城在一季度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從網籤情況看,對比往年同期,灣區9城整體成交普遍上升,部分城市如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成交升幅十分顯著,這既有來自市場因素的拉動,亦有來自政策邊際鬆動產生的利好。

  從新貨市場看,各城回暖區域整體來訪和開盤去化較去年4季度有明顯提升。現時各地樓市價格以平穩爲主,但以往價格明顯下調的區域/樓盤,其價格回升勢頭亦相對明顯。

  2019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多個“回穩信號”,粵港澳灣區本輪市場回溫受到多重因素疊加帶動影響。

  主要因素包括:

  但細究每個城市的市場表現,會發現不同因素對各地市場的作用效果不盡相同。

  見以下分析雷達圖:

  相對而言:

  “粵港澳灣區規劃”利好對廣州、深圳、東莞的市場帶動較爲明顯。

  “地方政策優化”使珠海、佛山Q1市場出現明顯改善。

  “土地市場回溫”主要觸動的城市爲廣州、佛山、珠海。

  肇慶、惠州更加受到“外溢客戶”增多的影響。

  但,“開發商促銷”仍然是拉動市場向好的首要因素。

  另外,雖然整體趨勢屬於“向好回升”,但各城、及城市內部不同區域,彼此間市場分化的現象亦十分明顯——這表明,目前的購買力仍未足以支撐灣區市場全體回暖。

  基於:1)政府“一地一策”;2)各地產業基礎、城市價值及土地供應趨勢差異;3)不同開發商的“走貨策略”分化。不同區域市場在2019年Q1的復甦軌跡並不相同。

  以下爲合富研究院對粵港澳灣區各城市場Q1總結及Q2預判,請各位看官瀏覽:

  |來源:合富研究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