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黃金散發出金燦燦的光芒,深受人們的喜愛,黃金不僅作爲貨幣使用,更是能夠打造出各種各樣的首飾,更是一種收藏價值極高的金屬,因此古人一直夢想着將便宜的金屬製造成珍貴的黃金。在這種背景下,古人極其癡戀於鍊金術,一旦能夠實現點石成金,那就能夠不勞而獲,坐擁大量的財富,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大的誘惑。那麼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高科技能“人造”黃金嗎?答案:能!只是真的得不償失!

  地球上的黃金是在地球形成之初以及小行星或者隕石撞擊地球而帶來的,在地球的自然環境當中,是不可能生成金這種元素的,因此地球上的黃金就是挖一點少一點。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就想到了人工製造金元素,而且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實驗,據說是實驗成功了,由於其中部分實驗缺少實際的證據,因此事件的真假就有待考證了,但也是有些實驗有着確鑿證據存在的,所以完全能夠說人類已經具備了人工製造黃金的能力了。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當中已知的元素有118種,其中92種自然界中生成的元素,另外的26種則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元素。元素之間的區別就是因爲它們的質子數不同,改變原子核當中的質子數,就能夠改變元素種類,但原子核中的核力是宇宙當中的四大基本作用力之一,只有在極端的條件下才能改變,要麼是高溫、要麼是高壓。人造元素就是將原子加速到光速,然後撞擊原子核,產生的高溫就能夠讓原子核融入一些質子,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新的元素。

  人類製造新元素的方法就是將質子相加,但這種方法並不適合製造出金元素,於是有人想到用減法來製造金元素,歷史上沒有詳細證據以及記載的事例就不說了,只說在歷史上有詳細記載的實驗。在1980年,美國的一所實驗室當中,將鉍元素的原子核加速到光速,然後撞擊鉍元素的原子核,產生的高溫讓鉍元素的原子核發生了裂變,分離出了4個質子,鉍元素搖身一變就變成了金元素,成功的人工製造出黃金。

  在1994年,日本的一些科學家也是做過類似的實驗,但日本科學家採用的是汞元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銀,日本科學家將汞元素放置在5000萬電子福特的伽馬射線下照射70天,最後得到了幾十公斤的黃金和一百多公斤的鉑金,最後計算出來每克黃金的成本達到了1500美元。因此從一些實驗成果以及成本來看,人類經具備了點石成金的能力,能夠人工製造出黃金,只不過花費的成本遠遠要高於黃金的價值,可謂是得不償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