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房產佔家庭總資產比例逐步提升,房價也成爲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之一,人們對於房子的需求也依舊旺盛。正因如此,大家買房時更容易患得患失,一方面害怕買房之後房價跌了,另一方面又擔憂,沒買房房價漲了,這也導致詢問房價走勢的粉絲越來越多,專家們對於房價走勢的預測也大相徑庭。在參謀長看來,看漲派與看跌派並非是要一決高下,只是爲了更接近答案,給購房者一個準確指導。但話又說回來了,既然是對房價的預測,自然會有預測錯的一方。

  2018年管清友“買不起,就多買兩套”的言論讓網友們紛紛直呼看不懂,此前,馬雲也曾表達過自己對房價的看法“八年後最便宜的就是房子,年輕人別買房,八年後房價如蔥”。從這兩個觀點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看漲,一個看跌,一個勸大家多買房,一個勸年輕人別買房,到底誰說的對呢?參謀長個人覺得這場爭論也是時候有個答案了。

  從兩大住房體系來看,房價大漲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實管清友的原話是“如果你現在買不起,你就多買兩套,雖然房價現在很貴,但是我勸你,如果現在能買,有這個實力買,就抓緊時間買,因爲如果你現在嫌貴,十年後你更買不起”。

  大家都知道,房子是用來住的,一開始只有居住屬性。但隨着城市加速發展,嚴重的供需不平衡把房子變成了稀缺品,房子被賦予投資性,房子開始變味,不但用來居住,更成了炒房客開發商賺錢的工具。而管清友的這句話其實是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上看待房價,“買不起,就多買兩套”必須建立在兩大前提之上,一是房價一直漲,二是你能借錢順利上車。如果房價永遠漲,現在沒錢的你通過借錢購房,這是一種變相的對未來資產的投資。

  但根據住建部目前釋放的政策信號來看,房價復漲的可能性不復存在。未來房地產市場將建立兩大體系,即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總原則就是滿足不同羣體多層次住房需求。這兩大體系的建立有可能帶來“買房住時代”過渡到“有房住時代”的轉變。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租房人數將達到1.9億人,2025年租賃行業將增長至2.9萬億元,這意味着未來租房市場上存在巨大潛力。再者目前購房主體多爲年輕人,他們的購房理念發生變化,據中國社科院調查結果顯示,超半數的90後畢業生表示,如果要背上沉重的房貸,寧願選擇不買房。

  因此,在參謀長看來,馬雲之所以勸年輕人不買房並且覺得未來“房價如蔥”主要是因爲,與之前房地產市場相比,年輕人可選擇的居住方式變得多元化了,這樣一來住房需求得到解決,房價不會大漲。

  從人口流動來看,房價出現分化

  衆所周知,住房需求直接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從宏觀角度來看,人口會涌入經濟條件較好的一二線城市,具體來看,人口流動一般遵循縣城向三四線,三四線向一二線流入的規律。事實也是如此。我們先來看看3月市場的數據情況,根據對全國45個城市成交數據初步統計,截止今年3月26日整體市場成交同比有所反彈,累計同比增幅9.1%。其中,一二線城市成交面積同比增長,但三四線代表城市市場仍在降溫。從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樓市正在走向分化。

  由於三四線城市前期房價上漲迅速,同時又缺乏人口已經產業的支撐,再加上部分刺激政策的退出,因此多數三四線城市並不具備回暖的可持續性。其實從節後開發商拿地我們也可以看出樓市處於分化階段,雖然今年開年大部分城市的土拍市場出現了下跌,但仔細研究不難發現,一二線城市仍然是房企拿地投資的重心。(詳見《回暖!房企開啓搶地大戰!這些城市要注意了》)

  因此,在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中,經濟實力越高的城市,房價下跌的可能性越小,經濟實力較爲薄弱的城市,可能面臨不同程度的調整。就拿開發商投資的重點一二線城市來說,尤其是核心城市的房價依然會呈現穩中有漲的勢態,再考慮人口流入等其他因素,未來大城市的房價也會有所上漲;而處於五六線樓市或者縣城的房子,可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調整,再加上老齡化社會到來,這些城市房價有所下跌,但是否跌至如蔥的價格,還要看各城市調整力度。

  結語

  隨着樓市進入調整期,尤其是當前房地產長效機制加速出臺,大家應理性看待房地產的地位和功能。房地產作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雖然政策已經釋放不走依賴房地產的老路,但經濟的平穩發展離不開樓市的穩定發展。房地產行業依然存在發展空間,目前城市之間出現分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一二線城市,支撐房價上漲的基本因素並未發生改變。

  未來的時間裏,房地產行業形勢或將發生變化,大家的住房觀念也隨之變化。隨着兩大市場體系的完善,多層次住房需求得到滿足,房價將長期保持穩定。參謀長之前的文章裏多次提過,對於自住型購房者來說,任何時候買房都是合適的,但要在自身可承受範圍內做出選擇,而不是讓房子成爲負擔。再退一步,在兩大體系的保障之下,未來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解決住房問題,再糾結未來的房價是否如蔥也就什麼意義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