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教培到在線輔導,過去五年裏,兩者誰都不曾顛覆過誰。

深耕、融合、快速,甚至還有遊走於道德灰色地帶的野蠻行徑……這些共同構築了中國教培產業難言的底色。但無論如何教育應該是純凈的,產業繁榮自有時間表,學霸君CEO張凱磊也有他的時區。

第一桶「股票」

至今,張凱磊依舊記得那個場景:「問吧教育」突然變成了幾百萬現金和一大堆股票,他卻難以釋然。別人都認為「問吧教育」成功了,張凱磊卻認為是失敗了。

此前的三年時光,他幾乎傾注大半心血只做了一件事——扮演好「教書匠」這個角色。從1位學生的家教課,到3、5位學生攢班,再到租幾間小學教室給累計1300多人講課。在「流火」的暑假賺上65萬元,算是老天給這位二十幾歲小夥子的最高物質嘉獎了。

「起初我根本沒意識到要做個大項目,僅僅意識到自己好像跟別的老師不一樣,能把知識講明白,還沒那麼枯燥。」張凱磊回憶,「那個時候也沒有人談培訓行業,老師小有名氣後,自然有家長慕名來要求攢班。直到剛畢業那會兒,我也只是個會教書的。」

不折騰,不成活

賣掉「問吧教育」,張凱磊接下來能做什麼呢?高考數學滿分出身的他最終決定去「安穩」的基金公司上班。在家人眼裡,不管賺錢多少,這一次他總歸有個「上得了檯面」的好差事。張凱磊本身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可惜,這段日子反倒成了他的幸運。「很慶幸在那段日子裡,我參與了許多基金工作,有機會從另一個維度詳細瞭解企業,這大幅度幫助我瞭解生意是怎麼一回事兒,業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張凱磊說道。

但一個人在一個行業待久了,自然會出於本能的尋找更大機會,不折騰不成活的張凱磊更不例外。問吧教育太傳統,考驗創業者的核心是在管理、組織能力上,張凱磊反覆思索其中突破口卻終不得解。

2012年一天,一篇關於「深度學習」的論文點醒了他。聯想到圖像識別技術鏈上學生的海量數據可以在教學領域發揮更大價值,張凱磊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我們這些人是相信技術的力量的。」他甚至篤定,「企業家精神,就是從那些看起來不正常的地方尋找並創造價值。許多人在這條路上走不下去,因為他們要看見才肯相信,但引領者是因為相信才會看見。」

一個嶄新的起點

沒過多久,「問吧科技」成立了。最開始的主打產品為「學霸君APP」,通過拍照搜題的方式幫助學生解答疑問,在過程中積累的海量學生數據,將是學霸君日後向更高層次的個性化教學進階的基礎。

張凱磊反覆強調,「學霸君的發展邏輯就是用數據和技術提升教學效率,始終不變。」向下拆解開,就是要拆分知識結構,搞明白知識該細化到什麼程度?該講透到什麼程度?這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苦最累的活兒,但沒有更好的辦法,就是要一點一點花力氣去做。

如此重的模式也引來了個別投資人的質疑,在他們看來「題庫工具類項目離錢太遠、路子太繞」。張凱磊不無憤怒地回應,「如果按照急功近利的邏輯辦企業,拼到最後一定是錯。這些基礎工作你不做誰做?你拿什麼建立非常深的壁壘?投資人投任何一個創業公司首先是為了掙錢,但創業者不能光為了錢,換句話說還是要為產業做一點兒什麼。」

時隔五年之後,在學霸君2018年年會上,有記者當面問張凱磊,「學霸君找到掙錢的方法了嗎?」張凱磊一臉驕傲地回答:「已經找到了,而且現在看來效果很好,但是不方便披露。」就在這一天,學霸君一改往日低調的作風,將家底和盤托出。

據張凱磊透露,學霸君1對1業務已經實現單月流水破5000萬。在C端用戶中,65%的學生成績提升明顯,產品續費率87%。B端用戶目前也已覆蓋全國200多所學校,上千個班級,使用班級中單科班級平均分提升15-20分。」甚至,張凱磊與聯合創始人還制定了一個小目標,「2018年底,學霸君有望完成全年保底10億營收。」

那些跌宕起伏的日子算什麼?

但在這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後,誰都無法否認一個「革新派」的創業人必須比一個單純的生意人要承擔更多。這六年的創業路上,張凱磊幾乎是一步一個「坎」的在邁過來。「幾乎每天都要忍耐,你不忍基本上就是要跟這個世界決裂。」他這樣說。

2015年伊始,學霸君遭遇了百度的「封殺」,對方給出的理由是此應用有涉嫌抄襲百度知道相關內容的情況。據瞭解,百度旗下的3大應用分發渠道百度手機助手、91手機助手和安卓市場分別對學霸君APP做下架處理。這直接斬斷了學霸君將近1/3的流量,外界不少人預言:學霸君活不成了。

在「龐然大物」面前,一個嶄新的初創企業渺小的如螻蟻一般,面對巨大的外部壓力要如何在叢林中生存?張凱磊內心煎熬,他曾在給李彥宏的公開信中,訴苦道:「真的,這兩年挺辛苦,說一個小細節:您應該知道訓練優秀的圖像識別引擎需要大量標註圖像數據,其實就是手工的把照片上字一個個框出來。每個中文字需要上千個這樣的小圖片,還得分別屬於不同場景的,決定這個識別器好不好的主要就是這個數據。我們在天津有個這樣的小屋子,黑黑的,有140多個小夥伴們在那裡沒日沒夜盯著那個屏幕,框著一張張千奇百怪的照片,我知道您可能不在乎,因為在您北京亮堂堂的寫字樓裏,從來沒有這些單調的操作工。但是我在乎,這兩年多時間,因為這些小夥伴的一張張的標註,我們成功的把我們識別系統提升到了學生和家長們紛紛叫好的程度。現在每天有100多萬用戶每天在我們學霸君上面提問超過800萬題。這就是把信息和教育連接起來,這不就是您期待的夢想嗎?」

到2016年,K12在線教育行業的戰爭在北方愈演愈烈,這是遠在上海的學霸君無法體味到的。張凱磊給出的決定是北遷,「來北京的原因是,戰場就在這裡。」

就這樣,學霸君的研發和業務部分遷往了北京,上海只保留基礎技術團隊。

北京,學霸君來了。瀰漫的硝煙,在接下來的日日夜夜裡侵入了學霸君體內。

2017年8月的某天,多款學習類App被曝光內含黃段子,「小猿搜題」「作業幫」牽涉其中。小猿搜題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表明已掌握足夠證據證實此事系競品公司「作業幫」蓄意抹黑。這原本是兩位同行的互噴,甚至還沒等張凱磊搞清楚時,戰爭就突然打響了。

張凱磊在公開信中回憶:「那天,我已經記不清楚當時是開的第幾個會了,突然有人跟我說有家長投訴學霸君APP相關版塊出現涉黃信息,媒體已經報道了。

幸虧在處理過程中,我們留了點心眼,發現涉黃的42條信息由4個賬號發出,而這4個賬號都是在最近的幾天才註冊的,集中在7月28號到30號期間,發的東西全是下流的東西,發完就跑,而所有賬號均來自同一IP地址。」學霸局「被迫」對外發了一個簡短的聲明。這或許就是身處戰場所帶來的風險吧。

但熬過這些艱難的日子,張凱磊看起來依然還是那個「快樂的胖子」。他說,「我非常喜歡『至暗時刻』這個詞,但我們沒有資格說這句話。我只能稱它們是創業中的一個又一個坎,你邁過去就可以了。」

未來,慢慢來

「事常成於堅忍,毀於急躁。」這是張凱磊的信條,他在公開信等地方反覆強調。於是,也有了低調的學霸君作風。面對同行紛紛召開融資、升級發布會,學霸君成了有事兒也要藏著的「奇葩」。張凱磊更是很少對外談未來。他是一個看重意義的人,方向、未來這些要不就是已然確定的,要不就是完全未知的,談再多也沒有意義。

在看得見的未來裏,張凱磊只有三點堅持:持續累積學生數據、進校園、拓展在線1對1。在他看來。邏輯很簡單,「有多大的效果,就看有多少數據」所以學生數據的持續海量累積是學霸君的基礎,也是AI在教學場景中是否精準的關鍵因素;學生的絕大部分學習時間都在學,因此AI進校園提升效率更適合;在線1對1是效果更明顯的模式,這將成為學霸君積累口碑、延展其他產品的入口。

更遠的未來,學霸君要如何走?張凱磊坦然地回答:「看遠一點兒,慢慢來。」在他眼中,教育是神聖的,一家教育企業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他甚至要用一輩子去做這件事兒。

當追問他:「您認為有什麼是比事業更重要的嗎?」

張凱磊堅定地回答:「不存在。只有犧牲生活,那麼就別做了。」

文章原載於新浪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