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國內市場環境的變化,令中小企業面臨的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進一步突出。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從放寬市場準入、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建立分類監管考覈機制等方面給予中小企業支持。

  “《指導意見》先從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再從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方面支持小微企業,多措並舉,綜合施策,預計今年年中之後,伴隨着政策落地產生的果效,民營企業將迎來健康可持續性發展。”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適當放寬銀行考覈指標

  《指導意見》稱,研究放寬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戶額度限制,進一步釋放商業銀行投放小微企業貸款的經濟資本。修訂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適當放寬考覈指標要求,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入。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表示,小微金融服務主要的挑戰在於商業可持續性,即以可負擔的成本向小微企業提供適合的金融服務。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小微金融高成本、高風險、低效益等現象都比較突出。從統計數據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比大型企業高約2個百分點,這就是小微金融業務高風險的具體體現。

  《指導意見》中,細化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管理,完善授信盡職免責規定,加大對基層機構發放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貸款的激勵力度,提高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信貸佔比;提高信貸風險管控能力、落實規範服務收費政策。

  董希淼稱,從組織體系看,銀行保險機構的基層組織和一線員工是小微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只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才能打消基層機構和員工服務小微企業的顧慮和壓力,變“拒貸”、“懼貸”爲“願貸”、“敢貸”。

  “在金融層面,今年監管部門出臺了很多相關的配套政策,對於銀行金融機構,今年的這方面考覈力度還是非常大的,實施細則已經細化,具體措施也已落地。”曾剛表示。

  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大亮點是“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爲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指導意見》稱,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爲主業突出、規範運作的中小企業上市提供便利。深化發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支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推進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完善創新創業可轉債轉股機制。

  在探索實施民營企業股權融資上,將鼓勵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專項基金開展民營企業兼併收購或財務投資。大力發展高收益債券、私募債、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創新創業企業專項債券等產品。

  曾剛表示,資本市場中,直接融資佔比低,股權融資、長期資金不足,會出現兩個問題:企業從銀行借錢、負債高,導致槓桿率較高;銀行提供不了高風險的股權類資金,於是出現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資本市場的發展是個長期的過程,基礎制度、多層次的市場完善需要久久爲功。

  此外,將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重點支持小微企業500萬元及以下小額票據貼現。將支小再貸款政策適用範圍擴大到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含新型互聯網銀行)。將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的合格擔保品範圍。

  減稅、降費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與現行的財稅金融政策不完善有關。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需要形成財稅、金融、產業的政策合力,特別是財政政策應進一步發力。”董希淼表示。

  《指導意見》稱,爲改進財稅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引導地方支持擴大實體經濟領域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融資擔保成本。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地方給予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落實金融機構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政策、貸款損失準備金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

  在減輕中小企業稅費負擔方面,還將加快推進地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支持中小企業吸納就業。

  另外,還將充分發揮各類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推動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走市場化、公司化和職業經理人的制度建設道路,使其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大力推進國家級新興產業發展基金、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的實施和運營,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產業領域優質企業融資。

  困難企業實行“一企一策”

  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也將進一步優化。《指導意見》稱,繼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推動企業註冊登記、註銷更加便利化。推進環評制度改革,落實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制,將項目環評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一半。

  此外,落實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主動服務企業,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要“一企一策”給予幫助。

  在市場準入上,《指導意見》表示,堅決破除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招標投標、軍民融合發展等方面打造公平競爭環境,提供充足市場空間。不斷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最大程度實現准入便利化。

  此外,實行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方式,寓監管於服務之中。避免在安監、環保等領域微觀執法和金融機構去槓桿中對中小企業採取簡單粗暴的處置措施。深入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保障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嚴格禁止各種刁難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行爲,對違反規定的問責追責。

  曾剛表示,之前政策更多是從金融角度去探討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中小微企業的問題,不光是供給方面的問題,還有小微企業本身的問題。小微企業營商環境的改變,可以促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同時增加企業主的信心。

  推進“互聯網+中小企業”

  爲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指導意見》稱,推進發展“互聯網+中小企業”,鼓勵大型企業及專業服務機構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雲製造平臺和雲服務平臺,發展適合中小企業智能製造需求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工具包,完善中小企業智能製造支撐服務體系。推動中小企業業務系統雲化部署,引導有基礎、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推進生產線智能化改造。

  在推進銀商合作方面,依託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小微企業名錄,建立完善小微企業數據庫。依託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開發“信易貸”,與商業銀行共享註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黑名單”以及納稅、社保、水電煤氣、倉儲物流等信息,改善銀企信息不對稱,提高信用狀況良好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分和貸款可得性。

  董希淼表示,在小微金融領域,相關部門可以適當給予更多的創新空間。支持銀行在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與互聯網、大數據的融合,探索全流程線上貸款模式。下一步,應積極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金融科技新模式、新成果用於服務小微企業,適度調整監管政策,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探索數字小微金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