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斷代》時,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未完成的愛,湯哥對老七的,姚和小鍾,姚和阿崇的,阿龍和小閔的,滿篇都是未完成的情義,比完成狀態還要好。也喜歡書里講情慾和性事的部分,那種強大的張力會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心跳加速,無法自制的衝動與快樂像是空氣瀰漫四周,人被慾望支配有短暫性的迷亂與墜落,身體的選擇是最欺騙不了自己和別人的,靈與肉交織是最和諧的愛之交響曲,每一曲都是愛人的身體共同譜成。在作者的描述里,感官比理智先行,所有的愛意都無處遁形,寫性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行到此處的必然,情動之時的自然流露。雖然如此,書中其實也並沒有多少性事的描寫,反倒只是幾場,卻分量十足,作者通過最深刻的身體連接寫曲折複雜的情感關係,也寫盡了那羈絆中的遺憾、留戀、錯過和滄桑。

故事時間跨度很大,從青春年少寫到老弱病殘,從台灣戒嚴前寫到同志運動走上街頭,時代的更迭是背景也是被敘述的主體。全文分三條線索,暗自並行發展,卻又不得不交纏在一起,感情線也是故事線,又旁逸斜出故事中每個人的前世今生,結尾處才知道一切像是註定,卻不得不經受這般考驗,讓故事得到應有結局。敘事視角隱隱有俯瞰一切的「上帝」感覺,卻又時不時插進大量內心獨白,所有的反思和感悟讀過來都讓人心有戚戚焉,雖然我不是gay,但是讀的過程中有幾次都想隔空和作者握手,雖然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起碼還有一部分是可以共享的,那是身而為人共有的一點點隱秘相似吧。

小說的氛圍是暗夜的台北,霓虹燈掩映下的郁色,基調算不得明朗,時有鬼魅出沒,故事裡的人也都是年老染病和孤寂度日的境況,讀起來卻不難過。世事無常,感慨都是留下的人發出的,真到了迎接死亡的一刻,或死亡已來臨的時候反倒坦然了。故事裡的人用一生守護著想要的人事物,或激烈或隱忍,我們大約也和他們一樣,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了這看似很長,說起來也不過是幾行字就能概括的一生罷了。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找回了久違的讀小說的快樂,什麼都不想做,只想一口氣讀完這本書。作者是極坦誠的,書里的很多段落都能感覺到是作者本人在抒發著什麼,可完全不會覺得討厭,有些話是要說出來的,也是要被看到的,真開心這樣的寫作者寫這樣的書。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談論愛、生之意義和存在的本質,大約我們是不需要那麼明白的,只要活下去就好,這世界有很多說不出口的話,卻並不是不重要的。而《斷代》這本書,就是說了很多重要卻不輕易被提起的事情,值得一讀。

這是多麼好的一本書,可惜我寫不出好書評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