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移動處理器屆最亮眼的兩顆星莫過於已經用在新iPad Pro上A12X和這個月才發布的Snapdragon 8cx,因為它倆,2018年成了移動處理器里程碑的一年。

需要注意我指的移動處理器,可以從兩個維度去界定,一是整個Chip的TDP在10W以內;二是使用這顆處理器的設備是無風扇的被動散熱。所以這麼看來應該在Tablet或Laptop兩類設備中,而目前業內有持續研髮針對這兩類設備的幾乎只剩下英特爾、蘋果和高通。核彈老黃的英偉達專心在智能汽車領域,AMD的新架構Zen到目前為止沒有推出TDP低於10W的產品。

作為曾經的晶元設計製造一哥英特爾這兩年是腹背受敵:一個是老對手AMD2017年初以來的Zen架構處理器再次激活了沉靜已久的DIY市場,也讓各品牌商有成本空間將一些原本的旗艦功能下放到6000檔位的Laptop上(HP ENVY x360和使用AMD的EliteBook系列就是例子);另一邊蘋果和高通都相繼出了三代SOC來證明ARM Based設備也是可以完成一些超薄筆記本的使用場景和需求,甚至比X86系列做的更好。

其實Intel在1997年從DEC買了它們基於ARMv4指令集開發的StrongARM,於2000年改名為XScale到2006年賣給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期間發布了多款產品被應用於那個時代的智能手機上。比如當年老爹用的Moto A1200就用了PXA270這顆處理器,2005年的機器處理器主頻高達624MHz,再加上指令集優化加持使其多媒體性能相當強悍。

但是英特爾就如其基友微軟一樣,在向後兼容這條路上想走到底,於2008年發布第一代Atom開始到2016年只保留Embedded和Server端產品線,再次在低功耗領域失敗。因為冗長的兼容包袱等原因,實現同樣功能的功耗遠比沒有多少兼容包袱的ARM體系處理器高的多。

作為ARM的主要股東之一,蘋果在收購了幾家DEC原設計大牛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後,也開始自主設計SOC,不同於DEC的是一直秉承軟硬體一體化的蘋果,通過將設計、體驗和粉絲做到極致來積累了大量的資金,最終在今年誕生了A12X這款地表最強移動SOC,這是第一顆我覺得性能嚴重過剩的移動處理器,期待明年有大量的遊戲和強運算應用去榨出這顆U的實際性能。另外,因為配合自家系統優化,導致在設計繪畫、視頻剪輯和音頻製作等蘋果一直擅長的多媒體領域,2018版iPad Pro的效率是完勝10W以內Wintel筆記本的。還是那句話,我期待蘋果在macOS上使用A系列處理器或者把iOS改造的更具生產力。

今年另一個驚喜就是高通的這顆驍龍8cx,雖然相應的計算設備得明年Q2到Q3才能出來相應設備,但高通第一次拿出一顆全新設計而不像之前兩代將手機版的做個加強就拿出來了。

這次高通的定位也很精準,LTE的始終連接,一整天的續航和輕薄便攜等,這些都是處處針對英特爾的弱勢。

有理由相信,這次ARM體系的處理器,能衝破固有觀念中的針對平板、手機和嵌入式等敏感功耗領域,進入部分Laptop中,對用戶來說,廠商競爭永遠是最好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