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未來應對“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會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高惺惟「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

  文章|《中國金融》2019年第7期

  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次會議將資本市場的作用定位爲“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高規格”定位。過去4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爲全球經濟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未來,以嶄新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既面臨着巨大的挑戰,也面臨着崛起的歷史性機遇。這種機遇,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資本市場來創造。中國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未來應對“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會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需要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從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來看,資本市場是整個金融體系的核心。如果把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機構、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看做是功能不同、噸位不同的艦羣,那麼資本市場就是保障這些艦羣順利航行的汪洋大海。所有船艦都只能在大海里行駛,否則就會擱淺。資本市場是金融體系中最有活力的平臺,是使儲蓄轉化爲投資最有效率的平臺,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最快速的平臺,資本市場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核心地位已經形成,資本市場已經成爲激活整個金融體系的最重要力量。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資本市場的規範與成熟是一國金融體系從傳統模式走向現代模式的基本象徵。

  一個規範的資本市場,既要求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又要求促進資本市場中介服務機構規範發展,提高執業水平。一方面,上市公司質量是證券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就好比一個健康的人體是由健康的組織和細胞組成的一樣,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是由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組成的。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要把股東利益最大化和不斷提高盈利水平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真正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規範控股股東行爲,對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的控股股東進行責任追究。另一方面,要把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建設成爲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規範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治理結構,規範其行爲,強化董事會和經理人員誠信責任。鼓勵證券公司、期貨公司通過兼併重組、優化整合做優做強。

  一個透明的資本市場要求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責任,切實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在資本市場中,大小股東在上市公司中所處的地位以及獲取上市公司信息的能力存在嚴重不對稱,這種不對稱就有可能導致大股東侵害小股東利益的現象,尤其容易發生在法制不健全、監管不嚴格的市場當中。透明度是衡量資本市場是否健康的一個最重要指標,公正、及時、準確的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否則,市場運行就會被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以及大股東侵害小股東利益等現象所破壞,這樣一個信用缺失、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將嚴重損害投資者信心,危及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信用基礎。爲了防止這些問題的發生,就迫切要求監管部門加大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想方設法提高市場透明度,以維持資本市場公平、公正、公開的秩序。

  一個開放的資本市場既要求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提高股票、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放寬境內機構境外發行債券,以及境外機構境內發行、投資和交易人民幣債券,還要求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程度,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人民幣資本走出去,提高金融業國際化水平。發展開放的資本市場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成爲國際資本市場的一個部分,成爲國際資金集散池。這就要求中國的資本市場逐步擴大對海外投資者的開放程度,從而真正融入到全球資本市場當中去;同時也要求中國的資本市場在法律制度框架、交易工具、市場規模與結構以及市場參與者定位等方面作出根本性變革。

  一個有活力的資本市場必然是一個“有進有出、進出有度”的市場。一方面,大力推進註冊制改革。應該說,中國既有充裕的資金,又有大量的中小企業,這二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能,但現狀卻是資金找不到企業、企業找不到資金,導致寶貴的金融資源無法得到有效配置。註冊制是實現金融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手段,要讓一些未來有成長性的企業成爲中國主板市場的主導型的企業,是推進註冊制改革的核心目標。註冊制改革不是審批程序的簡單變化,不是覈準主體的簡單變化,它一定是基因式的變化,脫胎換骨的變化。另一方面,完善退市機制。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就是不斷吐故納新,不斷自我更新,促進金融資源合理配置。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加速資本向高效率產業集中來推動一國的產業升級換代。併購、重組以及退市機制的建立就是要提高資本市場對存量上市公司進行優化、調整的力度,加速一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進程。

  一個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必然既能推動經濟增長、有效配置資源,又能平滑經濟波動、合理分散風險,同時還能使居民分享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我國以散戶爲主的市場容易出現非理性投機,導致市場價格經常處於大幅波動中。因此,要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採取多種方式鼓勵合法合規的商業保險基金、社會保障基金、證券投資基金進入資本市場,成爲穩定市場的中堅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