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氨酶”一直正常,怎麼就“突發”肝硬化了呢?

今年五十多歲的楚阿姨馬上就要開始享受幸福的退休生活了,可是,最近一場病讓楚阿姨和家人都無法接受。多年體檢肝功一直正常的楚阿姨,因爲排黑便就診,一查竟是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出血。

楚阿姨不理解:肝功能檢查時“轉氨酶”一直正常,怎麼就“突發”肝硬化了呢?大連市第六醫院肝病三科林海燕醫生來爲她做了解釋——

肝功能檢查包括多項

對比分析才能知道肝臟情況

肝臟被稱之爲“人體的加工廠”,很多生命所必須的物質都是由肝臟合成的。實際上,肝臟除了分解和合成多種物質外,還具有免疫、解毒和儲血的功能。

肝功能檢查是通過各種生化實驗方法監測與肝臟功能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以反映肝臟的功能基本狀況。許多人誤認爲“轉氨酶”就是肝功能,但其實在肝功能的化驗單中,包括了轉氨酶(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膽紅素、膽汁酸等多項檢查。每一項檢查的結果顯示內容所代表的意思不盡相同,需要通過對肝功能化驗單所顯示的分析,再和參考值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後,綜合判斷出肝臟是否出現了問題。

轉氨酶正常與否

不能完全反應肝臟狀態

許多人誤認爲轉氨酶就是肝功能,但其實轉氨酶就是肝細胞裏的一種具有代謝功能的酶而已,它在血液裏出現,僅僅代表肝細胞受損傷,這些酶“漏”到血液中了。

如果發現血液裏轉氨酶升高了,那就說明肝臟有損傷,而且損傷的程度是與轉氨酶水平一致的。但是轉氨酶正常,並不能完全斷定肝臟不存在損傷。

肝細胞損傷,可以是猛烈的、廣泛的損傷,也可以是小範圍的、輕微的、漸進性的損傷。前者,可以出現轉氨酶突然升得很高,多見於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而後者轉氨酶卻不見得很高,甚至正常,最應引起重視,長期的損傷可能已經把肝臟拖累到肝硬化,甚至發生了肝癌,這種情況在臨牀絕非少見。

肝硬化晚期和肝衰竭

也常會出現轉氨酶“正常”

楚阿姨遇到的情況絕非個例,因爲當肝臟受損嚴重,肝細胞所剩無幾了,此時便沒有酶會“漏”到血液當中了,此時肝功能檢查,轉氨酶結果很有可能提示“正常”。這種情況多見於肝硬化晚期和肝衰竭患者,臨牀上,約有50%的肝硬化患者,轉氨酶是“正常”的。

醫生建議

不可忽視定期檢查和綜合檢查

肝功能是多方面的,同時也是非常複雜的。並且肝臟代償能力強、早期無特異性症狀。因此,爲了獲得比較客觀的肝功能結論,對於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有肝病家族史人羣,除了肝功能檢查,建議應完善彩超、CT、肝纖維化檢查等。

對於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還沒有開始抗病毒治療,須堅持複查,監測肝功變化,檢測間隔時間一般不能大於半年;如已經開始抗病毒治療,應嚴格按醫囑用藥,即使轉氨酶恢復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自行停藥,也需要定期做肝臟生化學、病毒學和影像學檢查。(肝膽相照-肝膽病在線公共服務平臺www.igandan.com)

本文轉載自“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更多肝膽資訊,免費諮詢醫生,請關注“肝膽相照一家人”微信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