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雜文集裡面,有篇落落長的寫到,音樂聽演形式和傳播媒介的各種優勝劣敗和喜好。(雖然篇頭事後整理的小段子寫說是第一次談及此事,但在我的印象中大叔已經千千萬萬的說上好幾回了呢)也講到了書籍。電子閱讀的時代來臨,可實體書還是沒有辦法被取代或放棄。永恆像是收集膠盤的那些人一樣,會有小部分的人擁抱著實體書。還說到了手抄本的年代,讀手抄本的人也無法接受印刷本吧? 

 

  不過,我是生來就在印刷本時代的人。想起皇冠在某本張愛玲的小說集後,放了張的手寫原稿。當時應該要歡欣鼓舞的讀了起來,可確充滿障礙。我會忍不住去想她為什麼要刪改這個詞句,甚至想她當時刪改的心情。雖然原稿和手抄本是不一樣的,但我想主要是中文的關係吧!其他的語文我不曉得,可是繁體中文生為全世界唯一的非音形文體,實在是有它完全無需解釋的獨特之處。一個手抄者的字體,若不能與書籍的文義相映襯,讀起來肯定會非常刺眼難受,像是穿著雅痞的型男在捷運裡吃便當一般違和。我就是一個那樣在乎字體的人,而我覺得那是因為像圖畫一般的中文是我的母語啊! 

 

  所以,好險!規規矩矩的印刷本,乾淨簡潔的誕生於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