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战后,解放军炮弹被拿来制成钢刀,一弹可制60把。(图/记者蔡浩祥摄)

▲八二三炮战后,解放军炮弹被拿来制成钢刀,一枚炮弹约可制60把。(图/记者蔡浩祥摄)

 

记者蔡浩祥/专题报导

1958年,解放军对金门发动八二三砲战,43天对金门打了47万发砲弹。随著战争结束,金门人看中炮弹削铁如泥特性,看中装有文宣品、危险性不高的文宣弹,磨成家用钢刀,逐渐成为著名金门特产,一枚炮弹可打造约60把钢刀。

该年10月,解放军对金门实施「单打双不打」(即逢单数日打,逢双数日停),当时投向金门的大多为宣传弹,这类砲弹仅需填充少量火药,火药会将保护文宣品的钢片从砲弹底部推出,因此砲弹并不会爆炸,得以保存完整。

宣传弹发射后,底座在空中脱落后,其弹头会钻入一两公尺深的地下。宣传弹并无危险,故金门不管制,民众可以在农田里挖到。

▲八二三炮战后,解放军炮弹被拿来制成钢刀,一弹可制60把。(图/记者蔡浩祥摄)

▲八二三炮战后,解放军炮弹被拿来制成钢刀,一枚炮弹可制60把。(图/记者蔡浩祥摄)

金门钢刀名号响亮,据说,早年厦门的姑娘出嫁前都想托人带把金门的菜刀做嫁妆。金门服役的军人,退伍回家时一定带两样东西,金门高粱酒送老爸,金门菜刀送妈妈。

随著两岸交流增加,金门钢刀也成为陆客最爱伴手礼之一。

除了菜刀,金门钢刀近年来推出花样繁多的刀具,包括水果刀、冷冻刀、登山刀、收藏刀等,也在 尝试出品个性化钢刀,提供民众更多样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