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君碩╱專題報導】

今年是八二三炮戰60週年,具有解放軍少將軍銜的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分析,該場戰役並非大陸要解決臺灣問題,其實是在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之際,毛澤東給予蔣的策應,是一場「軍事形式的政治鬥爭」,放在當前兩岸關係,也更加證明目前兩岸問題是國共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屬於一個國家的內部矛盾,凸顯兩岸的歷史連結,也是對臺獨最有力的反駁。

王在希受訪表示,大陸在1958年發動八二三炮戰,不是為解決臺灣問題,當時美國仍對中共有很深敵意,也剛與臺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同時美國也看到中共在大陸政權已穩固,蔣介石反攻大陸無希望。在此背景下,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要求蔣放棄金馬,以海峽中線為界,與大陸「劃峽而治」,製造兩個中國。

他表示,當時蔣介石拒絕接受美國提議,因為當時兩岸本質上是法統之爭,蔣介石將臺灣作為復興基地,若貿然放棄屬於福建省管轄的金馬,那麼他在臺灣的合法性將不復存在。但蔣當時需要美國支持,又不願接受美國建議,讓蔣陷入兩難,所以蔣獲悉大陸炮擊金門後,連說「打得好,打得好」,可見毛和蔣之間是有高度默契。

在此情況下,毛澤東決定炮擊金門,王在希指出,大陸此舉具兩個目的,一是「策應」蔣介石,以粉碎美國企圖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二是當時美國軍事介入中東,大陸炮擊金門可牽制美國在亞太的軍力。這場炮戰看似軍事衝突,實則政治鬥爭。

不過王也指出,這樣的謀略,當時並不為一般老百姓所知,大陸民眾理解是因國民黨軍隊頻頻在東南沿海襲擾,大陸採取的反制措施。

炮戰60週年,對照當前兩岸關係,王在希認為頗具意義,因為此戰役正凸顯兩岸問題是一個國家的內部矛盾,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完全是內戰的延續,是對臺獨主張最有力的回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