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政治情商還是作戰能力來看,毛文龍都不是當大都督的料,像這樣在敵人後方打游擊牽制才是他最擅長的。

  • 先說政治情商。

武舉出身又是邊帥的毛文龍,首先對自己的敏感身份就沒有十足的自知之明。而且身邊還沒有監軍文官,贏了是你毛文龍一人的功勞,輸了就怪後方支援不給力,別說袁崇煥了,在明朝這種高度官僚化制度的環境下,毛文龍必是朝中很多文官的眼中釘,因為毛文龍擋了那些指望靠著東江戰事升官發財的步伐。

別說荒唐,這就是政治,絕不是毛文龍這種粗俗的武人能夠理解的。這點袁崇煥就比他明白得多了,懂得傍靠山(錢龍錫),他明知自己違反了法度卻敢對毛文龍下殺手,為什麼?就憑他背後有一大堆和遼東戰事利益盤根錯節的人站著。

所以毛文龍註定會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 再來說作戰能力。

大致說下毛文龍打仗用到的基本戰術:

  1. 偷襲,尤其夜襲(鎮江大捷);

  2. 機動性強,擅長游擊戰(在林畔和朝鮮叛軍『一日七戰,殺傷相當』);

  3. 派間諜刺探情報、擾敵(「疑懼益甚,凜凜終日,日惟追殺毛兵姦細」(汪汝淳《毛大將軍海上情形》);

  4. 反間計、安插內應(努爾哈赤大將就是這樣死的);

  5. 繞後、設伏(牛毛寨大捷)

你看出什麼了嗎?對,毛文龍基本就沒和後金軍打過正麵糰戰,他打的其實都是情報戰,《明熹宗實錄》對其有個很客觀的評價:「滅奴不足,牽奴則有餘」。

1623年9月努爾哈赤準備西征攻打山海關,毛文龍的內應傳來消息後,他立刻動身率三萬大軍直搗後金古都赫圖阿拉,逼得努爾哈赤回身支援。而毛文龍知道努爾哈赤回來後,在赫圖阿拉的牛毛寨設伏、埋地雷,斬下後金三百七十一顆人頭,比第一次寧遠大捷還要多。

1625年,努爾哈赤為了避開毛文龍的游擊區,遷都瀋陽,更名盛京。

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軍攻打寧遠,毛文龍得知消息,派了部將林茂春和王輔率軍進攻位於遼寧鞍山南面的海州,並另派部將杜貴、曲承恩直入瀋陽,替寧遠的解圍起到了一部分作用。

毛文龍和袁崇煥都知道後金鐵騎的厲害,也懂得避其鋒芒。縱觀明朝和後金對峙的局面,基本都是守城,守城,再守城。


  • 總結

毛文龍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但希望各位看官能記住一句話:「領導者可以沒有軍事指揮能力,但一定要有政治能力」。具體我就不展開敘述了,毛文龍相對於袁崇煥來說,就像是個初出茅廬的小牛犢,要把他放到袁崇煥的位置,怕是會被朝廷上的文官吃得骨頭渣都不剩咯。


大家好,我是老王。

不會贏的!

我雖然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不對,但是也不同意題主這麼誇毛文龍和他的手下。

首先,督師這個職位,我覺得只有孫承宗和孫傳庭兩人能夠勝任,袁崇煥也不行。要有帥才,不是將才。不僅要看清戰局,還要能用人得當。袁崇煥沒有,毛文龍也沒有這個能力。

其次,德行!有德有才的人重用,有才無德慎用。毛文龍被殺時,袁崇煥說了幾條罪狀,基本正確。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四人,竟然投降了滿清!沒有大德大義!這樣的人,不能重用,骨子裡就不會忠於國家!

這種背叛國家的人,肯定要遺臭萬年!不要洗白了。


先說結論:不能

可能大家有一個感覺就是如果更換了相對勇猛的將領,那麼軍隊的戰力就會上升;或者說是有相對靠譜的指揮官,那麼戰爭的天平就會向本方傾斜。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看這篇回答的人讀過孫子兵法的話,那麼應該對下面這段文字有所了解: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這段文字中,孫子將戰爭的勝負因素歸結為五個,而將領的因素只是其中之一。接下來咱們說一下在明朝這個封建國家層面,為什麼更換了相對靠譜的將領(我只是這麼一說,並不贊同毛等人是什麼靠譜將領的說法)仍然無法取得戰爭勝利。

最關鍵因素-朝廷沒錢了

對於國家來講,財政收入與支出是最為重要的。然而咱們可以看一下大明崇禎朝的國防支出情況。

戶科給事中黃承昊上言:「祖宗朝,邊餉止四十九萬三千八十八兩,神祖時,至二百八十五萬五千九百餘,先帝時,至三百五十三萬七千七百餘。其它京支雜項,萬曆間,歲放不過三十四萬一千六百餘,邇來至六十八萬二千五百餘。今出數共五百餘萬,而歲入不過三百二三十萬。即登其數,已為不足,而重以逋負,實計歲入僅二百萬耳。戍卒安得無脫巾,司農安得不仰屋乎?乞敕各邊督撫,清核歷年增餉。至京支雜項,亦令各衙門自加嚴汰。又先臣葉淇變鹽法,改折色,以至邊粟踴貴,必復祖制,開中輸邊之法。西北多曠土,責有司開荒以足軍餉。」上納之。

以上這段話出自《明史紀事本末·崇禎治亂》,這段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黃承昊這個戶科給事中(約等於戶部的領導人)對崇禎說:老大,咱們沒錢建設國防了,沒錢到什麼地步呢?我這一年花了五百萬,卻只掙了二百萬。。。

然後,作為一個稍具才幹的人,這個官給崇禎出的主意是變鹽法和邊境開荒。

然而,這個官說這話是1628年,也就是崇禎元年,直到1644年崇禎弔死在煤山,這兩樣措施也沒給明朝掙來什麼錢。

進而,沒錢的後果就是明朝軍隊軍餉基本發不出了,至崇禎朝,士卒至有賣妻鬻女者。說真的,如果讓你給老闆幹活,老闆不發工資,你會盼著這個公司好么?


縱觀各位網友對此問題的回答:毛子毛孫意淫,這個問題問的太蠢了,給他一個島都驕橫專權等等對提問者的結論,有必要揭露下提問者的真面目」一德格天1「乃滿遺家奴一枚!對岳飛袁崇煥等漢民族英雄一向黑的無所不用其極,而籌碼工具就是對立的秦檜毛文龍。你讀毛文龍庶子毛承斗的《東江疏揭搪報節抄》感覺毛帥很偉大這一滑稽醜態,以你的智商當監軍太監就可以了。

截圖為證:


毛文龍的大明游擊能反清復明,禦敵於外?大家看看史實再來評他能不能再用八年復遼:

(1621年)夏,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襲擊後金要塞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生擒後金游擊佟養真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隨後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游擊繆一真等,史稱「鎮江大捷」。此戰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歸順之民,繩繩而來」,使得全遼震動,引起後金方面的極大恐慌。於是後金動員重兵對付毛文龍,毛文龍逃入朝鮮境內,這年十二月,後金兵越過結冰的鴨綠江,進入朝鮮追殺毛文龍,毛文龍在林畔(今朝鮮宣川)被打敗,逃到安州,僅以身免,跟他逃難的漢人中至少有578人慘遭屠殺。

朝鮮國王李琿深恐毛文龍將後金禍水引入朝鮮,於是屢次勸他去島嶼,毛文龍也考慮到後金兵不習水戰,終於在天啟二年(1622年)十一月進入了皮島。

毛文龍在投降信里說要拿下山東,配合皇太極,後來果然兩次率大軍登陸山東,但是皇太極沒有出兵,毛文龍看不能成事,於是搶掠一番,偽裝成皮島無糧。

毛文龍所謂的戰績更是可笑,200人奇襲東江鎮就是個騙局,佟養正身邊的60幾個人想回歸大明,趁佟養正身邊沒部隊,把佟養正抓起來了,找大明部隊找到了毛文龍,於是就變成了毛文龍奇襲東江鎮!搞笑!


說實話,明朝末期,雖然朝廷是個骨架子,但是當時真的是實實在在的抵擋住了後金,禦敵於國門,沒什麼大毛病,畢竟中原王朝大多經歷過!但是,這個時候殺出一個二愣子,李闖王,從背後生生把明朝骨頭拆了,當時明的軍隊都在邊關,而且李自成入北京後大肆殺伐,最典型的是這二傻子你特么上了吳三桂老婆默默的就行了,你還傳揚出去,這不是逼反明末的抗金將領么?當時吳三桂率領的可是明朝最精銳的鐵騎,是遏制後勁南下咽喉的地方,可見他對明的忠心還是有了!


毛子毛孫就別意淫了,就他那德性能力,誰會任命這麼重要的位置給他,毛文龍就一個游擊司令,根本不值什麼大都督總兵官的官位,祗因當時情況特殊,毛在朝中又有人說話,加上天啟不想理政,才讓身邊人例如魏忠賢之流拿主意而已,如真的計算他的表現和作用,是沒此資格的,還當統帥?造夢吧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