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财委会赴证交所考察,由证交所、柜买中心作简报,财政部次长也出席回答立委问题。(图/记者刘姵呈摄)
▲立法院财委会赴证交所考察,由证交所、柜买中心作简报 ,金管会主委顾立雄与财政部次长阮清华也列席回复。(图/记者刘姵呈摄)

记者刘姵呈/台北报导

今(29)日上午立法院财政委员会赴证交所考察,由证交所、柜买中心总经理于会中报告上市柜公司现况,以及目前的业务概况。面对立委对于台股IPO公司超过50亿以上的家数,若不是有上海商银挹注,台湾资本市场恐有「边缘化」危机。对此,证交所总经理简立忠回应,初始挂牌资本额可能不大,但挂牌之后上市规模会不断的成长与扩张。

简立忠说明,过去有许多台湾上市公司,在一开始挂牌时资本额并不大,他举例像是台积电、鸿海及大立光都是,但挂牌后上市规模会不断的成长与扩张,这也是后来科技股占台股比重高的原因。

立委郭正亮提出,相较于港股,去(2017)年就有174家挂牌,IPO募资总额有近新台币5000亿,比台湾去年上市筹资总额高逾30倍;反观台湾近年除了IPO家数减少,筹资规模也在缩减,上市公司平均只有4.6亿、上柜更只有2.7亿。

他甚至强调,若不是上海商银因有一律不在大陆挂牌上市,对台股市场挹注超过100亿资金,台股超过百亿的挂牌案件从近8年来年只有7件,他认为大型公司考虑台股市场量能萎缩,资金滚不动,才会不选择在台上市。台股不仅落后香港,还落后上海和深圳股市;他举鸿海FII为例,在台湾挂牌本益比10.75倍,但到上海A股挂牌就高达17倍。

对此,证交所表示,除了目前的IPO家数,像是美国也有3-4家来挂牌,显示台股的动能有持续在增加;但是股市投资人成交值60%都是自然人,考量影响大宗投资人层面,对于近期一些较大型的公司想来台挂牌,证交所会较审慎评估。证交所表示,鸿海FII挂牌后的效益并不好,只是一开始呼声较大。

金管会主委顾立雄也认为,金融与经济是「鱼帮水、水帮鱼」的概念,他说,台湾市场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资本市场的筹资规模就会受影响,规模不会到太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