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覺得學步車可以減輕自己帶孩子的壓力,把孩子往裡面一放,寶寶就可以自己走路、玩耍了,還順便能夠聯繫走路,可謂一舉三得。但其實,學步車有著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1973-1998年之間,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共接到了34例和學步車使用有關的死亡報告。有人統計了1049例年齡在2歲以內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現和學步車相關的傷害,就有22例,這個數字和車禍外傷的概率相當。1990-1994年, 美國平均每年發生23000 例學步車相關的傷害。從1990-2001年,美國總共有約197200個15月以下孩子因為學步車相關傷害到急診室就診。

對於還不會走路,或者剛剛開始走路的孩子來說,學步車讓他能夠以自己無法達到的高速度(超過了1米/秒)前進,而相應地,孩子又沒有應對危險的反應能力和安全意識,所以很容易發生危險。

而且,學步車真的有利於孩子學習走路這項技能嗎?只要我們稍加觀察就可以發現,孩子在學步車裡,身體是靠坐墊支撐著的,走的時候。則是主要依靠足尖來滑動,達到所謂「走路」的動作,但是,這種「站立」和「行走」的模式,都不同於真正的走路,也很難說能對學走路產生什麼正面作用。甚至,學步車可能對孩子的運動發育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學步車裡的孩子需要活動時,可以藉助車輪毫不費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鍛煉。長期如此會出現發育異常:兩膝蓋內側突出膨大,兩小腿向外撤,兩膝關節靠攏時,踝關節不能併攏,形成「X」腿;有的兩條小腿向外彎曲,立正姿勢時,膝關節不能靠攏而呈「O」形,也就是所謂的「羅圈腿」。

所以,與其把孩子交給學步車,不如讓孩子在固定好的欄範圍內,練習坐、爬、站、走,這樣既安全,又能達到目的。


對8-9個月的寶寶來說,爬行是最好的鍛煉,媽媽應該給寶寶創造條件並鼓勵寶寶多爬。寶寶的坐、爬、站、走等大運動發育是順其自然的過程,無需人為干預。當寶寶的腿部肌肉足以支撐身體重量時,自然會扶著東西站起來,當掌握了良好的平衡能力、腳後跟能著地時,自然會學會重心的轉移,學會走路。

這時的寶寶大多已經會爬或馬上將要學會爬,看見寶寶在大運動上的進步,便有些媽媽按耐不住,想讓寶寶的能力「更上一層樓」,開始想辦法讓寶寶站起來甚至練習走,需要提醒媽媽的是,不要用手或學步帶固定在寶寶的腋下,讓寶寶站起來並讓寶寶學習邁步向前走。任何大運動的發展都不是「學」或「教」出來的,人為干預也不會加速這個過程,拔苗助長只會損害寶寶的健康。

還有些媽媽會把寶寶放在學步車中,原因有三:一是想讓寶寶「學會」站立及走路;二是覺得不會傷害寶寶,寶寶累了自然會縮起雙腿坐在裡面休息;三是媽媽可以解放雙手做其他事。但是媽媽卻不知道,學步車不利於寶寶髖關節、脊柱、腿、腳的發育,而且容易誘發寶寶O型腿,因此,強烈建議媽媽不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大運動的發展是水到渠成的事,企圖人為加速進程只會有害無益,適得其反。

崔玉濤育學園 查看官方網站 育學園-崔玉濤醫生權威懷孕育兒助手

寶寶最好不要坐學步車,寶寶走路順其自然就好。

一是學步車帶動寶寶走路,這樣寶寶走路屬於一種被動接受狀態,寶寶的腿腳肌肉骨胳正在處於發育定型狀態,這樣的被動走路很容易造成羅圈腿也就是O型腿。

再者學步車,對於寶寶的年齡處於不能控制的階段,學步車從樓梯上掉下的也不是個例,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個人觀點不建議使用。


如果寶寶在不會站立的情況下用學步車是不好的,但如果孩子已經會站立並且有走路意識不願意坐下的話是可以用的,因為寶寶就算不在學步車裡也是一直站著的,但不要用太久就好。一般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就半個月左右就會走路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