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多家銀行被罰,央行表態釋放了什麼信號? 新聞 第1張

誠然,隨着2018年樓市調控取得一定成效後,各地調控也有了適度的寬鬆環境,但是要知道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沒有動搖,也就是說調控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說調控全面放鬆也不信。那麼房地產信貸政策也就不會有明顯放開的跡象,所以當很多地方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的現象泛濫時,央行和銀保監會並沒有坐視不管。

中國基金報稱,剛進入二季度,又有多家銀行因違反信貸政策遭受處罰的罰單公佈。其中,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仍是監管重點。近期青島銀保監局公佈的兩張罰單,引起市場重點關注,平安銀行和郵儲銀行“中槍”。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銀行被罰。一個多月前,銀保監會網站披露了一批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銀行罰單,這些銀行包括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村鎮銀行,被罰金額從20萬元到35萬元不等。其實早在2018年8月份,違反信貸政策和房地產行業政策的市場亂象,就已經是銀保監會等相關部門整治的重點,然而依然是屢禁不止。而且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在銀行新增貸款業務中比較非常高,越來越高,有人戲謔稱這些銀行乾脆叫房地產銀行得了。

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多家銀行被罰,央行表態釋放了什麼信號? 新聞 第2張

進入2019年,由於很多銀行調低了首付比例,也下調房貸利率,落戶政策也逐漸放開,更有一些城市對房地產調控中的五限進行了鬆綁,這一系列的政策微調,也伴隨着各種樓市回暖論調不斷被傳。於是,監管嚴禁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又在一些銀行上演。

此前,銀保監會也曾提到,要進一步完善差別化的房地產信貸政策,嚴禁“首付貸”和消費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這意味着未來樓市政策將堅持降槓桿,防金融風險的方針。經濟參考報頭版評論文章稱,應該看到,我國樓市非理性繁榮空間已經非常狹小;同時,房價過快上漲也明顯透支了樓市增長潛力;房地產金融政策要切實發揮引導住宅理性建設和理性消費的作用,以更好解決羣眾住房問題為目標,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嚴禁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禁首付貸,嚴禁為不具備加槓桿條件和空間的個人提供加槓桿通道,主動防範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金融風險。

前不久,銀保監會再次發表公開講話,目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進展只是階段性的,很多風險隱患還沒有完全消除,前期的化解金融風險措施和成果也需要進行鞏固。“尤其繼續緊盯房地產金融風險,要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按揭貸款繼續實行審慎的貸款標準,特別是要嚴格控制帶有投機性的開發和個人貸款,要防止房地產金融風險出現大的問題。”

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多家銀行被罰,央行表態釋放了什麼信號? 新聞 第3張

幾乎同時,央行會議也指出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重大風險任務艱巨,許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加強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落實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中房報評論稱,一行一會的表態,向外界透出了一個重要信息:金融監管還將持續,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金融監管。同時,也在強調金融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積極推動金融市場規範健康發展。實際上,密集喊話的背後,是銀行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並沒有因為嚴監管而消失。

從官方釋放的信號來看,我們對金融政策的定位沒有變,大方向沒有變,所以對信貸資金的流向監管也就非常嚴格,不是說不允許流入房地產,而是對於一些違規流入現象嚴厲打擊。這其實就是一個風險問題的防範。如果什麼資金都流入房地產,就好比什麼人都可以貸款買房,那風險是相當大的。

客觀地說,單靠處罰是不夠的。對於違規流入現象不僅要堵,還要疏。不可否認,當前人們對於買房租房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而且多年來形成的超前消費現象,必然導致很多人寧可冒險也要利用加槓桿工具。而且對銀行來說也是如此,房地產貸款風險低、利潤高,銀行從內心裡願意給房地產貸款,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有人叫房地產銀行了。

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多家銀行被罰,央行表態釋放了什麼信號? 新聞 第4張

畢竟這麼多年來,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影響着無數個行業,一榮俱榮,可是另一個副作用就是房地產過大的吸附效應,極大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根治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亂象,就應該嚴格落實“房住不炒”定位,讓投資投機炒房無利可圖,創造脫虛向實的政策環境,從根本上防控好金融風險。讓地方、個人、銀行、炒房者都從內心裡不想過多依賴房地產,這纔是真正的出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