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艇被淘汰不是因為安全,而是因為浮空器本身的特性。

飛艇與氣球一樣屬於浮空器,核心是通過灌注密度比空氣輕的氣體實現漂浮。飛艇的動力主要是調整姿態的,而飛機則是使用動力才能獲得升力,兩者之間原理完全不同。

飛艇的優點在於能耗低,適應動力系統難被小型化,技術發展不足的時代。但是為此飛艇有幾個重要的缺陷。首先是提問中描述的安全性,人類最先獲得電解水製造氫氣的技術,氫氣是最廉價的低密度氣體。不過氫氣太過易燃,與空氣混合後極易形成爆燃問題。但是這不是沒有解決方案的,一方面,人類後來獲得了氦氣,儘管只有美國長期實現氦氣經濟生產,但至少這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氫氣燃燒時由於其低密度,主要向上燃燒,因此大部分傷亡其實是墜落而不是被燒死。

粉紅色即為氫氣

浮空器最大的問題是難以控制。比如飛艇大部分體積都被用於裝入輕質氣體,可控舵面很少,體積卻十分龐大。加上動力本來就比較稀缺,無法實現動力飛行那樣的姿態控制。近地面的複雜氣象條件下,飛艇很容易受到擾流、強勁風力的影響,導致姿態失控(如翹尾)乃至結構受損,一戰中就有齊柏林飛艇被風力吹到墜毀的案例。直到今天電子、感測器技術和演算法已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浮空器的控制依然很難解決。相對而言,動力充沛的飛機就不存在這種問題,強勁側風中著陸已經不是什麼難題。

美國「洛杉磯」號飛艇的翹尾事故

由此又產生了第三個問題,效率。齊柏林飛艇的艇庫佔地面積與運動場差不多,卻只能搭載50人左右。而比這個稍小的A380客機最高已可運載800人以上,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575噸。對於浮空器而言,動力飛行的效率是其無法比擬的,也是這種效率劣勢導致飛艇最後被飛機取代。


飛機的快速和便捷是飛機取代飛艇,最直接的原因。飛艇是浮空性飛行器,浮空的性質就決定了它的速度無法和飛機相比較。被淘汰也就是時間的問題,即使是沒有發生過重大事故。更何況是還出現過重大安全事故呢?由於飛艇退出飛行載客的領域比較早,所以出現過重大安全事故的機會同樣也就比較少。並不是飛艇的安全性就一定比飛機高,飛艇更加容易受到氣流的干擾。而且還是危險性極高,因為飛艇是靠空氣漂浮的浮空飛行器。而飛機則不一樣了,更多的是主動利用空氣的升力來飛行的飛行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