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5月31日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中國郵政服務質量在金磚國家中排名首位,印度總排名第23位,俄羅斯排名第37,巴西排名第44,南非排名第88。

據美國CNBC電視臺5月31日報道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菜鳥物流開發了一款名為「菜鳥小盒」的智能硬體,將無人技術應用在物流領域,提高物流效率。在和亞馬遜開創的車輛後尾箱收快遞等模式進行對比後發現,「菜鳥小盒」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收快遞方式。

據《俄羅斯報》5月15日報道,兩年後,包裹電子運單使用率將達到90%以上,不再使用紙張列印。到2020年時,超過一半的包裹將使用可降解包裝材料。中國郵政已投入157.4億美元(1000.98億元人民幣)推進信息化建設和郵政實物網建設。

中國物流業發展正朝向新的方向:綠色、智能、高效

在綠色方面,越來越多快遞公司選擇使用綠色包裝。整體而言,快遞對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於快遞包裝物。降低包裝物對環境影響的關鍵,在於使用可循環的綠色包裝材料。包裝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主動權掌握在快遞公司手中,只要成本在可接受範圍之內,企業沒有理由拒絕使用環境友好型包裝材料。

此外,包裝物的逆向物流回收也很重要。但由於需要用戶的配合,實際操作難度可能較大。目前來說,快遞包裝物的回收仍舊依賴於傳統渠道,快遞公司的末端回收尚未普及,運作模式尚未成熟。

在智能方面,智能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物流的運營和作業具備了相應的智能化功能和傾向。無人機配送、無人操作設備的使用,便是物流智能化的有益探索。雖然目前尚未大規模推廣,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智能化技術的物流業應用將越來越普及。

在高效方面,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有目共睹。眾所周知,衡量物流效率的重要指標是物流時間。中國物流效率的提升源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為技術推動,其二為市場需求推動。市場競爭對快遞時間的高要求,迫使快遞公司採取一些先進技術,包括硬體技術、管理技術和配送方案的優化,以儘可能縮短物流時間。此外,越來越多企業根據大數據分析,採取預調撥的方式,提前在各區域配送中心備好貨物。這也是中國物流效率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

2016年,世界銀行發布最新版《2016聯接以競爭:全球經濟中的貿易物流》報告,根據對1200多名物流專業人員的調查數據顯示,肯亞、印度、中國等國在原有基礎上改善了物流績效。其中,南非、中國、馬來西亞被列入物流績效最佳國家。

儘管物流績效逐步改善,但中國物流產業仍有改進空間,物流費用佔GDP的比重仍然較高。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物流總費用與GDP之間的比率約為14.6%,這是該數值連續5年下降,但仍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物流市場需求巨大,推動著物流業不斷向前發展。中國物流業的整體服務質量在不斷上升,但服務細節的改善仍需要服務者和服務對象的共同努力。

綠色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物流發展提出的要求,智能和高效則是從市場競爭的角度提出的要求。雖然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跟發達國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但中國發展的加速度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快。從宏觀上來看,綠色、智能、高效對物流市場的規範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勢必推動整個產業向前發展。

(曾繁強採訪整理)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僅為分享知識信息目的,並不代表深圳佳豪鑫物流(http://jhx-express.com)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