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所大學並不是京師大學堂,而是位於今天津大學內的北洋大學堂。

1895年10月2日,由光緒皇帝御批,由盛宣懷出任學堂首任督辦的「北洋大學堂」(學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學學堂」)成立了。盛宣懷對新式教育有自己的卓見。他不贊成學員單純學習外語,認為外語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學員要結合自己的專業學習外語,這是他有感於中國缺少高技術人才而提出的要求,事實證明很有道理。

1896年,北洋西學學堂正式更名為北洋大學堂,並開始在全國招考學員。北洋大學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它全面引進了西方教學模式,不僅教員多聘請外教,就是所開設的課程也是移植西方國家的設置,以法科為例,它開設的課程包括英文、幾何、化學、天文、萬國公法、商務律例、民間訴訟律等二十門,所用課本也均援用英文版本。

這所大學的第一位畢業生,名叫王寵惠。1900年初,王寵惠作為北洋大學第一屆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由「欽差大臣辦理北洋通商事務直隸總督部堂」裕祿親自頒發考憑(即畢業證書)。

王寵惠在校期間曾修習了二十門課程,主要考試成績分別是:「英文一百分,幾何九十七分,八線九十六分,化學一百分,格致九十八分,身理一百分,天文九十九分,富國論一百分,法律通論一百分,羅馬律例一百分,英國合同論一百分,英國罪犯律一百分,萬國公法一百分,商務律例一百分。」他是第一個中國大學畢業的大學生。

他拿到的這張文憑,也是我國有據可查的第一張大學畢業文憑,文憑的原件現存臺灣。《北洋大學——天津大學校史》一書收入了該文憑的影印件。作為我國第一所新型大學的第一屆畢業生,王寵惠獲頒的是「欽字第壹號」文憑,因此他所持的文憑被認定為我國第一張大學畢業文憑,而文憑的持有者王寵惠,也被譽為中國第一個在本土大學畢業的大學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