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我雖然身處西方,卻心繫東方,主要源於自己出生在藏地。回想當時的情景,心裏感到很幸福。就像您講到的一樣,我現在的物質享受,比在藏地時要好百分之七八十,但心靈的幸福度與物質的增長度相比,卻顯得特別貧瘠。是什麼導致我如今時常出現痛苦和不悅意?是所謂的業力。那麼,首先請堪布解釋一下“業力”。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說,這個孩子有一種“習氣”等等,該怎樣理解“習氣”呢?我們平時經常會說這個人很有福報,那個人沒有福報,但真的去解釋就很困難。再請堪布簡單地講一下“福報”。

  索達吉堪布答:

  佛法中講的習氣,是指一種俱生的喜好,比如有些人從小就喜歡積德行善,有些人天生喜歡爲非作歹,這些都叫做習氣。有很多學者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雖然現代科學無法解釋,但佛法裏面講得很明白。如果學習過唯識的論典,對習氣的概念就會很清楚。

  你剛提到的“沒有福報”,只是藏地民間的一種說法,這不是指福報完全用盡或根本沒有福報,只是將福報淺薄說成沒有而已。

  所謂的業力非常重要,爲什麼現在有些人再怎樣努力,經濟、健康都不盡如人意;有些人不用太努力,卻能安享健康幸福,這就與業力有關。這不只是藏地的說法,而是整個佛教共同的觀點。如果想詳細瞭解業力,最好能學習《俱舍論》第四品。

  業力是多種多樣的,有白業、黑業、雜業等等。通過學習,就會對此生起定解。如果沒有好好學習佛法,就算是藏族人,也會有很多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對這些詞不太理解,不同經論對此有很多解釋。

  敬摘錄《尋覓失落的文明》

  猜您還喜歡這些

  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