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煤集團新型能源公司(以下簡稱新型能源公司)是一家由陝煤集團控股、陝西億傑清潔能源公司參股以及員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從公司而言,新型能源公司從國有獨資企業變爲混合所有制企業後,有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使決策體系發生了變化,從原來大小事項由上級企業決策,變爲分層決策,效率大大提高。

如今,陝西國企改革重頭戲——混改、股改、上市工作在全省全面鋪開。

2018年,省屬國有企業通過項目合作、增資擴股、入股民企等方式,完成65戶企業混改,引進非公資本56億元。2018年省國資委還重點培育了31戶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擬上市企業,陝建機向證監會上報增發申請,陝國投完成22.7億元配股。目前陝西省4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工作全面鋪開,作爲承擔陝西首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任務的國企,陝投集團立足企業優勢,率先由傳統的“煤電能源”企業定位轉變爲“投資+運營”並重的兩輪驅動,強化資本運作,搭建起產融結合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管理框架、運營體制,完成了公司轉型。2015年以來,該集團經營業績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以上。

發力供給側改革 國企輕裝上陣

核心提示:通過改革,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向優勢企業集中。

近兩年,省屬國有企業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提質增效,主要表現爲去產能,全省退出煤炭產能1815萬噸、鋼鐵產能60萬噸;去槓桿,市場化債轉股落地490億元;去庫存,“兩金”佔用總規模逐年下降,2018年同比下降2.4%;降成本,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百元營業收入負擔成本費用97.1元,同比下降0.6元;補短板,省屬工業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6%,高於全省1%的平均水平。

省屬國有企業兼併重組大刀闊斧,有效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2018年12月19日,省水務集團與華陰市政府簽訂了污水處理暨供水合作協議。至此,省水務集團全面接收陝西省60個縣區的供水業務。該集團通過市場化、企業化運作模式,提高縣城供水保障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省水務集團接收重組獨立工礦區自備水井後,多方協調幫助其提升優化水源水質。截至目前,該集團改造管網803公里,年供水量達1.8億噸,服務430萬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此外,健康醫療集團整合70家醫療機構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寶雞將36戶市屬企業整合爲18戶,鹹陽4戶企業實施依法破產。通過改革,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向優勢企業集中。

改革“瘦身健體”。2018年省屬國有企業克服重重困難,全面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陝煤集團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涉及46家企業167個家屬區15.4萬戶居民,移交業務體量大、負擔重,覆蓋地域廣,遍佈陝西省西安、銅川、渭南等7個市25個縣區。在移交過程中,該集團表現出國有大型企業的責任擔當,像一些職工家屬區因建設年代久遠,土地、規劃、消防等方面未辦理手續,需要補繳相關費用,陝煤集團在測算年度經營指標時專門拿出10多億元妥善解決了遺留問題,讓接收單位接得放心。截至去年底,陝煤集團原有“三供一業”從業人員已完成勞動關係移交294人,通過勞務派遣分流3016人。

2018年省屬國有企業減少企業法人戶數166戶,累計完成了105戶“殭屍企業”處置任務,完成省屬“殭屍企業”處置三年總任務的63%,共清理不良資產78億元,清理負債70億元,妥善安置職工1500人。

放管結合 提升企業效能

核心提示:2019年是國資國企改革的“攻堅年”,陝西今年的重點任務是繼續分層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企業在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方面創新等。

省國資委下放權力、加大監管,推進自身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2018年省國資委取消、下放監管事項25項、授權8項,公佈國資監管權責清單,明確法定職權30項。省國資委在下放權力的同時,加大違規責任追究力度,2018年完成36戶企業預決算審覈,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要求,約談了9戶企業。監事會在專項工作中檢查揭示問題261項,提出意見167條,梳理35項重點關注風險事項。

省屬國有企業聚勢發力,創新驅動“多點開花”。

關鍵技術研究取得突破,省屬企業平均技術投入比率1.73%,陝西地建、陝西燃氣、陝汽控股技術投入比率均高於全國行業優秀值。省屬國有企業新建國家級研發平臺4個、省級研發平臺5個。陝西地建國家土地工程技術創新平臺進入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序列。

管理創新取得進展。陝汽控股引入世界級“外腦”,推動營銷體系深度變革,2018年實現產銷整車18.4萬臺;陝外經貿打造“易通人力”品牌,穩步實施境外項目,國際化經營能力有效提升。

2019年是國資國企改革的“攻堅年”,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重點任務是繼續分層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企業在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按照市場化導向,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國資委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記者 郭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