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來簡單討論一下中國面板業對臺灣的影響吧! 
而這其實是之前推甄時的研究計畫啦,放上來給大家看看,不過只是稍微簡單分析,沒有很深入,之後有空再來好好深入分析。不過產業隨時間改變快速,這篇分析只適用於今年。

 

壹、 研究主題
面板產業為臺灣重要產業之一,臺灣面板產能與技術均名列世界前茅。而近幾年中國亦把面板產業列為國家策略扶植產業,產能急起直追,市佔率也大幅提升。在此情況之下,面對中國崛起以及韓國日本之競爭,臺灣面板產業該如何面對未來挑戰?
展望全球面板競爭,韓國有自家品牌當出海口,日本與中國亦是。臺灣並無太多自主品牌當出海口,只靠中日韓電視品牌下單以及臺灣筆電廠的需求。而技術方面,臺日韓均有各自優勢的技術,而面對中國量與質的急起直追,未來臺灣面板業會遭遇什麼樣的競爭?該如何面對新一波的挑戰?

 

貳、研究目的及背景
在面板產業技術方面日本為技術先驅,之後日本授權技術給臺韓廠商,而臺韓也各自發展自己擅長的面板技術,並大幅度增加產能,漸漸的臺韓成為世界面板業新霸主。近幾年中國為了填補自家品牌面板缺口,並在中國政府扶持之下,從剛開始的與臺韓合作設廠,至今中國廠商快速設立各世代面板廠,使產能方面陸續威脅臺灣與韓國。

 

雖然中國產能陸續開出,但技術方面仍然需要時間研發與創新。本研究將分析臺灣與中國各世代面板產能、全球大尺寸市佔率以及臺日韓中面板技術分析。將中國面板產能與技術對照臺日韓的面板產業,進一步分析臺日韓中面板的情況與臺灣面板業的優勢。分析重點如下:

一、各面板世代產能與佈局:此項目將分析臺灣與中國各世代面板廠的產能、廠房地點、廠房優勢等等。

二、各面板廠技術:面板技術種類繁多,將會依照各技術進行分析,如IGZO、LTPS、AMOLED等面板技術做比較。在中國產能開出之下,臺灣面板廠需要有足夠技術才能維持領先。

三、市佔率分析:此部份將分析臺日韓中大尺寸面板全球市佔率,由此分析可以看出各國面板市佔率之消與長。

 

 

參、研究方法
一、各面板世代產能與佈局:
面板廠有分成一代、三代…十代廠,而各世代廠主要為玻璃基板尺寸大小作為區分,廠代數愈高,玻璃基板將愈大,能切割彈性更高,成本也愈低。因此此部分將分析臺灣與中國主要面板廠佈局各世代廠之比較,並以最主流世代的8代、8.5代廠做為比較。

未命名  

由上表可以觀察出中國八代廠已漸漸佈局完成,而目前中國正在興建的8代廠還有3~4座面板廠,預計2015~2016逐步完成。而臺灣友達與羣創目前並未規畫其他8.5代廠興建。8/8.5代廠將有利於中大型尺寸面板生產,估計中國陸續完成8/8.5代廠將進一步影響臺韓大尺寸面板,產能也陸續追趕臺韓廠商。
未命名2  
中國全力發展面板業之下,全球8/8.5代廠產能將有過剩疑慮,因此臺灣廠商將可能不再繼續擴產,而是往高技術、高附加價值方向走,而在中國產能擴大之下,臺灣2014Q2大尺寸面板全球市佔率仍維持第二。(詳見伍參考資料2)

值得注意的是韓廠在中國佈局非常成功,雖然韓國出口至中國有面板關稅,但韓國在中國有兩座面板廠,且掌握經營權與技術。而未來中國自有品牌將提高中國面板廠採購情況下,韓廠仍可有中國在地優勢、免關稅等條件進一步擴大市場,而臺灣在這方面是非常不足的。

 

二、各面板廠技術:
各面板廠各自有不同擅長技術,而臺灣在多年研發之下也成功發展出自己利基的技術,而目前主流市場技術包括如下:

未命名3  

以生產技術而論,臺日韓中均有IGZO、LTPS技術,但這些技術也有不同特色,各廠商依照大、中、小與解析度等需求而會把各世代廠導入不同技術製程,並產出不同面板產品,通常4K2K大尺寸則會由IGZO技術製成,AMOLED則由LTPS技術製造。

雖然臺日韓中均有這些技術,但這些技術能否提高良率、製造精簡化、降低成本等等均要靠各廠商自己研發與經驗累積來調教。而在技術研發上中國一直是落後於臺韓等廠商,這也是中國發展面板業的問題,當然也是臺灣差異化的關鍵。

以LTPS而論,LTPS技術以日本東芝、夏普等廠商領先,但臺灣友達在LTPS技術方面深耕多年,也漸漸追上日本技術。IGZO發展亦是如此,IGZO發源於日本,但由於臺韓廠商多年研發以及日本技術授權與合作,近幾年臺韓在這兩方面技術已漸漸趕上日本。

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產品為AMOLED、4K2K,AMOLED多用在三星自家手機上,但由於全球市場並未大量採用AMOLED,因此AMOLED漸漸不受愛戴。雖然由LTPS製造的AMOLED目前只部分用於中小尺寸面板,但也可使用在大尺寸面板,只是技術較複雜。而韓廠過去在AMOLED研發多年,也因此喪失良機研發4K2K面板,韓國業界人士認為韓廠應該減少AMOLED投資並增加4K2K投資。也因此臺廠多年研發的4K2K則在大型尺寸上佔有極大優勢。

比較臺日韓中面板業,臺韓不僅在技術上有優勢外,市佔率與產能也非常之高,而日本則因企業決策錯誤而導致市佔率低,因此日本將轉往中小型尺寸面板、平板、手機面板等發展,並積極開發技術並賺取技術授權金。而中國技術方面並無太多優勢,中國自家品牌高解析度面板、手機、平板等面板也都只得採購臺灣廠商面板,預計高技術面板短時間中國面板廠是無法取代的。

 

三、市佔率分析:
由上述兩點可以知道臺日韓中基本技術與產品,而面板產品與用途非常之多,有包括車用面板、手機平板、大尺寸電視面板等等。而大尺寸面板為各面板廠必爭之地,另外車載面板為新崛起市場,未來幾年車載面板會有爆發性的成長。而在此分析比較大尺寸面板市佔率(9吋以上)、車用面板市佔率。 

未命名4  

由表5分析,臺灣羣創已於今年Q2市佔率超越三星,主要是因三星近幾年注重研發中小型AMOLED而忽略中大型面板研發、4K2K等產品導致,而統計所有出貨量,韓國仍維持第一。較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中大型尺寸面板,4K2K比重將會提升,而4K2K面板產品臺廠在技術上極具優勢,市佔率也位居全球第一,達47%。

另外車載面板是最近火紅市場,這部分市場由日本JDI市佔最高,臺灣友達、華映、羣創也積極佈局,未來將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這部份市場目前主要由臺日廠商把持。也有研究報告指出明年羣創與友達車用面板市佔將達46%。
目前主要面板產品都還由臺日韓面板廠所把持,預計中國也會漸漸提升大尺寸面板市佔率,但是由於產品多元化、高質量化,在高技術面板,如4K2K等,這些中國短暫是無法撼動臺日韓地位。綜觀全球市場,目前市場上面板產品已愈來愈多元,包括大尺寸、4K2K、手機、AMOLED、平板、車載等等產品,各家廠商也有不同策略,搶攻不同利基市場,而各家廠商產品多元化、高質化將是未來發展。

 

肆、預期成果
一、預期分析中國面板擴產對臺灣所帶來威脅之結果:
由上述研究方法與分析來看,若是以「量」來看,會立即造成衝擊的大約是中大型尺寸面板,又以中大型普通面板衝擊會較明顯,中國8/8.5代廠陸續投產後,預計產能與市佔率將會提升,臺韓中大型尺寸面板將受到擠壓,但只侷限於部分中大型面板。

而高解析度4K2K、高廣角等產品,目前中國技術還未能開發出高質量產品,在超高解析度或是超大尺寸液晶電視方面,臺灣佔有極度優勢。但是若為普通面板如筆電面板、低階工業電腦面板、監視器面板等…,這些是臺灣廠商該注意中國低價競爭的部分。

 

二、預期探討臺灣廠商如何維持競爭力:
由上述研究方法提到中國技術還未成熟,因此臺灣廠商要維持競爭力唯有靠「技術」與「多元化」。以技術而言,臺灣必須更加改進LTPS、IGZO等製程技術,必須更進一步提升良率、減少雜質、製程精簡等,這樣才能大幅降低成本,能降低成本才能與中國的低價競爭對抗,也增加公司獲利。

以多元化來看,面板應用有許多種,每種面板規格、需求都不一樣,有手機、平板、筆電、4K2K、AMOLED手機面板等等,這些多元化產品必須要有基礎與良好的IGZO或LTPS製程技術,再依不同規格生產出不同面板,此為中國廠商較弱勢的部分。而近幾年臺廠也漸漸走向多元化,不再侷限於傳統監視器面板、電視面板等,不管是在高解析度中小尺寸面板或是中大型4K2K、車載面板等等,臺廠均收穫有成。

而產品線多元化也是避免單一產品過度競爭甚至產能過大導致泡沫危機,產品多元化將會替企業帶來更多獲利。而未來臺灣廠商應以「技術」與「多元化」的方向來發展。

 

伍、參考資料
1.參考鉅亨網自己資料統整。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46002fe1-c0a9-43af-8c04-effff4e2b8db
2.參考NPD DisplaySearch網站之研究報告。http://www.displaysearch.com.tw/
3.參考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AMOL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