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一個民族的崛起和復興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一個民族的衰落或覆滅,則以民族文化的頹廢和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導。

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在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深邃的思想、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燦爛的文化藝術。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東亞大部分國家文化的歸依。

國粹戲曲『貴妃醉酒』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把疆土如此遼闊、人口如此眾多的中國統一起來、凝聚起來,締造出舉世公認的中華文明,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世世代代中華兒女一以貫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為我們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今天,我們的文化也面臨挑戰,整個世界的全球化已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進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隨之而來,它一方面為各民族文化互相溝通、互相交融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給了強勢文化吞噬弱勢文化、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以借口,對國家的文化主權和文化安全形成了挑戰。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靈魂,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就是應對這種文化全球化的戰略選擇,也是我們振興中華的核心思想。
漢服 · 對襟襦裙

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我們要進行深入研究,並深入挖掘其中蘊藏的價值基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唯物主義與無神論、辯證思想、人本思想、堅持民族獨立的愛國傳統都是中國文化中的優良傳統。

正如習近(jin)平(ping)指出的,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盛況,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等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生活。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情感的載體、民族特徵的直接表現、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這樣才能更大範圍地團結海內外同胞,求得華夏民族的最大共識,從而使中華民族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利益高於一切,這應該成為中華民族團結的前提。

清朝旗袍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是關於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基本觀點。如傳統文化中「以天下為己任」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竭誠盡忠的愛國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獨立人格精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揚善抑惡、注重人格道德修養的倫理精神;「自強不息」的自力更生、吃苦耐勞精神等等。

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主要內容包括愛國主義的民族情懷,團結統一的價值取向,「貴和尚中」的思維模式,勤奮勇敢的優良品質,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崇德尚義的高尚情懷和科學民主的現代精神。深入研究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基因,為什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為說到底,它是一個民族精神棲居的精神家園。它承載著夢想,也昭示著底線。它需要守護、弘揚,需要強基固本,更需要發揚光大、積極踐行。

清明上河圖局部

譬如,對人要講「仁愛」,即有愛人之心。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則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個傳統意義上的仁愛,演變至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又如,執政要重視「以民為本」。傳統文化中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的向背決定著執政者的執政地位。至於「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則描述著中華民族關於「大同社會」的理想信念。

當前,有些經濟社會問題的凸顯,並不只是因為我們發展不夠快、不夠好,也有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精神文化層面建設的因素。改革開放帶來了思想解放、價值多元,但同時,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也出現了利益至上、道德滑坡、價值分裂和信仰缺失等錯誤傾向。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傳播尤顯重要。不但要講,更要示範,即上行下效做好表率。政府要承擔責任、樹立標杆,自覺堅持公平、正義、法治的原則。

唐制漢服 · 襦裙

我們應該如何弘揚民族精神呢?

一、增強國家意識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增強凝聚力,實現統一,在艱難環境中生存、繁衍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要復興,必須更多地強調國家意識。國家意識應該包括對國家的認同感,對國家的主權和安全的責任感,對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國家利益為上的道德觀基礎上,面臨各種誘惑時,才能毅然做出正確的選擇。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國家也應當尊重和保護公民個人的權利。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二、增強文化認同

認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將一個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文化認同就需要回答是什麼使中國人成為中國人?成為中國人意味著什麼?它包括價值觀念、歷史傳統、道德風俗、生活方式、語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要有意識地從傳統文化中去吸取養料,「文以載道」,我國民族精神的內容大量地存在於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我們要多看,從中多吸取養料,還要在語文、歷史、思想政治等課程中學習。在增強文化認同的過程中,要把民族語言、民族歷史、革命傳統和人文傳統作為重點內容:

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 雨霖鈴

民族語言——語言文字是民族意識、文化傳統和道德觀念的載體,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自覺維護母語在日常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導地位;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規範用語、禮貌用語,感受祖國語言文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民族歷史——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了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史實和基本線索,特別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發展的歷史;了解近現代史特別是近代以來,我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奮鬥的歷史;了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高度認同黨的歷史功績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

革命傳統——了解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精神傳承、弘揚和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優良傳統。(民族精神是不斷發展的,這些精神都以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人文傳統——充分利用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資源,認識和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了解並踐行中華民族的良好禮儀,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東方思維模式起源 · 周易

三、完善自身人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人生價值觀和道德,重視「做人」的準則。弘揚民族精神,要發揚我國優秀文化與道德倫理緊密結合的精華,完善人格。

在完善人格的過程中,要把承擔責任、誠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奮自強作為重點內容。

承擔責任——增強自身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意識;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明確自身的權利,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誠信守法——養成以誠待人、嚴於律己、誠實守信的意識和行為習慣;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強法治觀念。

盤子女人坊作品·綺羅香

平等合作——學會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他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增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學會寬容,與人和諧相處,在集體、社會的發展中實現個人價值。

勤奮自強——從小事做起,養成勤快、勤勞、勤奮、勤儉的生活習慣;不浪費、不盲目攀比;養成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勇敢堅強,不怕困難,增強抗挫折的能力。

做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我們盤子女人坊一直為東方美推向世界大舞台而努力奮鬥著,世界必定會因東方美而更璀璨!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懷化盤子女人坊

懷化盤子女人坊服務號二維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