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是太喜歡《玩具總動員3》,當然,僅僅是相對於WALL·E和UP而言。

《玩具總動員3》是一部內涵相當豐富的電影,尤其是作為續集電影更加難得。但是電影在某些方面的處理,我不太感冒。

總的說來,主要有兩個地方我不大喜歡。

一方面,熱鬧歡樂的場面和明亮艷麗的畫面貫穿全片,使電影像一部閤家歡的冒險喜劇,沖淡了電影分離和告別的主題。「玩具總動員」系列的第3部電影與第1部已經間隔10多年之久,而距離第2部上映也超過了10年。當年看電影的孩子可能現在都有自己的孩子了。因此,《玩具總動員3》選擇讓1和2中的小主人長大成人,即將離開家去上大學,這個想法是很好的,拉近了和前作觀眾的距離。

所以,本片就有了多重分離和告別的含義,首先,是小主人安迪和玩具之間的告別,還有他和母親的分離。其次,也是和他自己童年時光的告別。最後,還有伍迪和其他玩具的分離和告別。更重要的是,這些分離和告別是要為玩具們最後重新在一起做襯託的。

雖然有這麼多可以渲染的地方,但全片在緊張快速的節奏中,導演帶著觀眾和玩具們一起歷經各種冒險,勇鬥邪惡大反派,逃離「1984」,認識新朋友等等,待電影來到尾聲時,我們才忽然想起,原來他們是要分別的呀。於是,電影又在一片匆忙之中,讓他們分別完成了告別,可是我還在想,大反派還沒掛呢。電影熱熱鬧鬧了大半場,最後想來點傷感的調子,但是電影的主基調已經定了下來,想變調都很難。這就好像一場球賽踢了85分鐘纔想起己方落後來著,然後趕緊換上替補前鋒準備反撲。

作為冒險喜劇,《玩具總動員3》很棒,作為傳統的劇情片,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或許有人覺得《玩具總動員3》僅僅是一部動畫片,以劇情片來要求它未免太苛刻了些。這樣說也許沒錯,不過想想《玩具總動員3》作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電影,這樣的吹毛求疵對皮克斯而言不是壞事。

另一方面,與其他個性鮮明的角色相比,我覺得,本片中的大反派抱抱熊賴索托的形象太僵硬了。導演似乎一心要把抱抱熊描繪成一個無比腹黑,心機重重,不相信任何人的邪惡大反派。這樣刻畫倒也沒錯,他曾經是主人最喜愛的玩具,並且形影不離,最後卻慘遭拋棄,並親眼目睹自己被一模一樣的玩具所取代,從此顛沛流離。這種心理上從天堂到人間的巨大落差使他變成了這種性格。

一般而言,邪惡大反派最後會有兩種結果。要麼是一黑到底,魚死網破地和主角鬥到最後,然後被主角消滅,或暫時失敗。還有一種則是經歷生死時刻,被主角救下,然後頓悟出世間還是好多人的想法,開始全新的生活。就抱抱熊而言,哪種結果都說得通。

在本片中,導演卻安排了伍迪救了抱抱熊,抱抱熊卻遺棄伍迪一行人,獨自而去這一橋段。於情,伍迪對他有救命之恩,即便不能把酒言歡,冰釋前嫌,也可以好聚好散,各走陽關道。於理,伍迪等人也只是想回到安迪家而已,對他統治陽光幼兒園沒有實質性的威脅,況且他在陽光幼兒園也已經失勢。或者他打心底就不相信人心善惡這個東西。他可以因為主人的拋棄而為惡,卻不能因為有人救了他而為善。所以我就覺得,抱抱熊這個角色一點都不真實,更像模式化的反派形象。也正因為這一段劇情,讓電影像一個發生在虛擬世界黑白分明的童話,而不是隱喻現實的灰色寓言。

所以呢,相比WALL·E和UP遊走於現實和虛擬世界之間,《玩具總動員3》有些虛無飄渺,遙不可及。

其實人本無所謂善惡,只是相對來說的,很多所謂的惡人行惡也只是形勢所迫。所以我就更不理解了,鬧了半天,原來這是個心理變態。導演,你到底要鬧哪樣。

聯想到在1裡面,鄰居的小孩是個玩具虐待狂,2裡面,玩具收藏家是個猥瑣的小偷,而到了《玩具總動員3》,則變成了被遺棄的心理變態的玩具。總之,都是變態,「玩具總動員」不如改名叫「變態總動員」算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