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炮是在1906年出現的,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高射炮增大了方位射角和高低射角,並且逐步配置了自動機、測距機、指揮儀和炮瞄雷達等,在提高射擊速度和射擊精度的同時,增加了有效射高和殺傷斜距,基本上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現代高炮武器系統, 成為在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問世之前唯一有效的地面防空武器。

目前,高射炮武器系統仍然是綜合防空火力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地面防空武器系統之一, 其發射的精確定時、定距起爆高射彈丸,與先進的雷達、火控系統相配合,在引信實時裝定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實現高射彈丸在預定時間、預定位置起爆,起爆形成較為密集的高速破片羣,有效的毀傷來襲的空中目標。

傳統的高射彈丸主要採用機械觸發引信或者機械定時引信對空中目標進行射擊,難以充分發揮預製破片彈丸的殺傷威力,而且在採用低伸彈道射擊時,高射彈丸還容易落地爆炸,對我地面裝備和人員構成一定的威脅;即使採用無線電引信,在低伸彈道射擊時,高射彈丸無法識別樹梢、樓房和真實的空中目標,很容易造成誤炸,而且高射彈丸落地爆炸的後果更加嚴重。而為了滿足防空反導的緊迫需求,現代化高射炮武器系統發射的高射彈丸又必須具有精確的定時、定距起爆能力,火控系統要能夠在高射彈丸出炮口的瞬間,迅速、自動的對引信進行裝定(引信的動作方式和動作時間),從而實現高射彈丸的起爆點精確控制。

當今,現代化高射炮武器系統發射的高射彈丸主要採用兩種炸點控制方式的引信:

一是直接通過計時器計測高射彈丸的飛行時間來控制起爆,即電子時間引信;

一是計量高射彈丸空中飛行過程中旋轉的圈數來控制起爆,即電子計轉數定距引信。

當現代化高射炮武器系統的探測裝備搜索到來襲空中目標之後,實時的將來襲空中目標的距離、高度、速度、方位、航向等信息傳輸給指揮控制站,指揮控制站實時向跟蹤/瞄準站發出指令,實時控制高射炮武器指向、瞄準來襲的空中目標,發射高射彈丸。高射彈丸經過炮口裝置中的兩個測量線圈,即可獲得高射彈丸的飛行速度和旋轉圈數,引信裝定信息經過功率放大後通過炮口的裝定發送線圈形成一個載有引信裝定信息的高頻電磁場,當裝有裝定接收線圈的高射彈丸經過該感應裝定區域,裝定接收線圈與裝定發送線圈產生耦合,將實時修正過的引信裝定信息傳輸給高射彈丸的引信,並且完成解碼,裝定引信,引信的起爆電路解保,開始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初中物理公式S=VT的問題。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火炮都是有射擊諸元的,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炮彈的飛行速度。在高炮陣地還會有專門的觀察員或和通信兵來獲取敵機的高度和位置信息。那麼在已知S和V的情況下,高射炮彈就只需要設定一個定時裝置,在炮彈發射後多少秒後自動引爆即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時間引信,這個引信是可調的。據一些我軍高炮部隊退役士兵介紹,高炮旁邊會有一臺引信儀,輸入參數後將炮彈放進去轉一圈就會自動調整完畢。

時間引信的原理有很多種,按計時裝置的作用原理,可分為葯盤時間引信、鐘錶時間引信、化學時間引信、電子時間引信、射流時間引信等幾大類。各大類還可以細分,如機械和電子時間引信還可以按使用時是否可以重新裝定,分為可裝定時間引信和不可裝定時間引信。一般高射炮採用的時間引信屬於葯盤時間引信,簡單來說就是導火索的長度可調,在使用之前用裝定扳手將葯盤調整到預定的延期時間,發射後達到預定時間後作用。

但是實戰中這種引信的精度是堪憂的,除非敵機是二戰那種笨重的大型轟炸機羣,這些飛機受限於機動性和投彈姿態無法做出規避只能被動捱打。想想也能明白,只要這臺飛機能夠迅速脫離炮彈爆炸的範圍,那麼高射炮就根本打不中它。更何況,高射炮的彈道並非直線而是一條拋物線,而敵機的速度和方位又是瞬息萬變的,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只能依靠指揮員手動計算,其精度可想而知。


100高是觸發定時引信,57高觸發延時引信,100高在輸彈板上最高處也就是即將上膛的炮彈的位置有一引信測合機,連長電發火或一炮手腳動擊發後引信測合機自動伸出一個圓環扳手套在引信上轉動一定角度裝定彈丸爆炸時間。引信時間是指揮儀根據炮口與目標的斜距離、各高度層的風速、風向、氣壓、氣密、溫度、濕度預先計算好的,100炮的殺傷榴彈有效殺傷半徑200米,高度5000米的勻速目標基本沒跑,實彈射擊時的課目成績優秀。


高射炮發射的炮彈能到達指定飛機的高度自動爆炸的有兩種,1.是無線電自炸引信,用的是雷達回波原理,但小口徑高射炮彈現在達不到這水平。2.程式控制引信是用內存技術,是在炮口安裝擇速器,由擇速器擇到的炮彈初速給火控計算機,火控計算機跟據各種參數進行計算後,在將裝於炮菅上專給器,專給炮彈內的內存器,等到炮彈飛行到結進目標時它自動發射成百上乾的小子彈OK。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