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相比豬肉更加接近人體需求,且脂肪含量少常食不會造成心腦血管疾病,更為重要的是牛喫的主要是草不與人類爭糧,是值得大力發展的畜禽養殖好項目,然而我國養牛業發展速度並不快,不是不提倡養牛而是另有原因,具體如下:

1、繁殖慢

牛相比於豬、雞等畜禽而言繁殖速度較慢,而我國人口基數大對肉類消費量較高,繁殖速度慢的牛不如豬、雞佔優勢,一來繁殖速度慢成本勢必會有所增加,二來則難以滿足人們對肉食的需求,牛肉貴且量少因此大家都以豬肉、雞肉為生活中的主要肉食(土豪除外),牛羊肉作為改善生活時的肉食。

2、草料難

我國放牧草場資源相對較差,為了保護有限的草場資源不少地區已實行封山禁牧政策,舍飼同樣會消耗大量的草料,而草料本身價值低且體積大,不便於長途運輸只能依靠當地解決,從外地購買的情況下將會大大增加養殖成本,所以我國大型肉牛養殖企業較少,主要以中小養牛戶為主。

3、投資大

現在一頭400斤左右的良種公犢市場售價高達8000元以上,後期飼養成本差不多還需要5000元,養一頭育肥牛至少需要投資1.3萬元,若算上基礎建設等養20頭牛至少投資30萬元,不少農村創業者想養牛而苦於沒有錢投資。

4、週期長

購買牛犢育肥差不多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見到效益,而購買母牛進行自繁自育則至少3年的時間才能見到效益,比羊、豬、雞等畜禽的養殖週期更長,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下來,例如自繁自育三年的時間只投資沒收益,可能多數創業者的生活都會成問題。

5、效益低

牛價雖然但是養牛的效益並不高,是典型的投資大、週期長、回報低的行業,養一頭育肥牛按照當前行情與成本理想狀況下也就在賺2000元左右,例如養20頭育肥牛的情況下投資30萬辛苦一整年才能賺4萬元,而且還要承擔價格波動、牛病疫情等帶來風險,遠不如外出打工賺得多和省心。

關注答主學習養殖技術,伴您養殖路上快樂前行!
牛肉營養價值高,為什麼國家不提倡養牛而提倡養豬

牛肉確實比起豬肉來說營養價值確實是要高出不少,而且豬肉相對牛肉來說脂肪含量更高,人喫了更容易發胖,而牛肉具有增長肌肉、增加免疫力、促進康復等功效。為什麼我國不提倡養牛,而提倡養豬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生活習慣。在古代一直到近代,農村進行農業生產都是用「牛」來實現的。特別是在古代,牛要麼是用來拉車用的,要麼就是用來耕田的。而且在古代耕牛都是有官府造冊登記的,牛都是不允許被宰殺的。如果宰殺牛就是犯罪,嚴重的是會被判死刑的。「家有牛,不用愁」就很好解釋了在以往傳統農業條件下牛的重要性。不允許被宰殺也就沒有肉喫,幾千年下來,也就沒有養成喫牛肉習慣。而豬肉一直以來都是傳統的肉食。

二是養牛的養殖成本遠遠高出養豬成本。2016年去過東北,當時行情是養牛買個500斤左右的牛崽子差不多要5000元,而後期的飼料、人工等成本都還沒有算。如果要養20頭牛,前期買牛崽的資金投入就得要至少10萬元,這對農民來說是個巨大的開支。

三是牛的養殖週期太長。如果是自己母牛下的崽。養大一般需要15個月左右的時間纔能夠出欄,相比養豬4-5個月的養殖期,養牛時間明顯太長,投資回報週期也就太長,週期長也就意味著風險加大。

四是豬繁殖更快。豬的妊娠期只有4個月,而牛的妊娠期約280天,也就是快9個月。而且牛一胎基本只有一頭牛,而一胎豬基本都是十來頭,根明顯豬的繁殖更快,更適合養殖。

五是中醫理論認為牛肉是發物。對於發物,中國人在食用時都是比較謹慎的。雖然這一點並不影響牛的養殖,但是也影響到一部分對牛肉的食用。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你們怎麼看呢?

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探討。


現在國家在大力提倡養殖肉牛,不是提倡養豬吧,而且現在國家對於養牛的補貼明顯要比養豬的多吧。一般在農村只養幾頭牛的都有補貼,可是養豬就沒有這麼好的優勢了,沒有規模化的養豬場是拿不到任何補助的。

但是即使國家在大力發展養牛,對於養牛的補貼是一再增多但是目前農村養牛的還是在減少。即使牛肉價格有些地方已經高的很離譜了,比如我們這邊的牛肉賣到45到50一斤,有些地方賣到了六七十一斤,如此高的價格,養牛的還在減少。不是國家不提倡不支持養牛,而是養牛的投入和回收的效益越來越低。導致養牛的人越來越少了。

首先就是養牛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以前一頭牛犢也就三四千就可以了,現在一頭牛犢小的六七千,良種肉牛八九千,一個一百頭的養牛場就需要三四十萬的投資建設,一頭牛平均一天就需要13塊左右的成本。對於這樣大量的投資額度,一般人肯定是喫不消的。

而且養牛的飼養週期太長,繁殖太慢,在一些山區地方根本很難繁殖起來。牛喫草的轉化率也很低,投入高,產出低自然養殖的人就會沒有興趣了。

還有養牛需要的技術,加上高成本的投入,收益低下,風險就會大大增加,養一二十頭牛一年的收益還不如出去打工,還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對於這樣的行業肯定沒有人願意投資。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的提高,在未來幾年之後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且牛肉的營養價值會讓食用牛肉的人大大增加,隨著市場的擴大,相信養殖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牛肉營養價值比豬肉高,還能夠減少動脈硬化,為什麼人們不提倡養牛,反而提倡養豬?說來也奇怪,這個問題,也是一直存在於我的腦海里,也一直在尋找答案,這裡將我努力的結果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們先看一組數據。今日的豬肉價格是8.39元/斤,而牛肉價格卻高達,51.97元/斤。牛肉的價格是豬肉價格的6倍,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從供求關係的角度來分析,豬肉價格低,說明豬肉的市場供大於求;而牛肉的價格居高不下,說明牛肉的市場是供不應求。說明肉牛存欄的數量不多。然後,長久以來,我們卻沒有聽說過國家大力提倡養殖肉牛的相關政策。周圍鄰居,鄰村的農民,似乎也沒有規模化養殖肉牛的情況,就像規模化養殖豬一樣的。

總之,給人的感覺是,養牛能夠賣個好價錢,卻沒人養;養豬,現在市場不景氣,價格不高,卻有著潛伏後續的人,不斷跟進。你說怪不怪?

任何事情存在,都有存在的理由。養豬不養牛,原因分析如下:

  1. 人們的飲食習慣是主要因素。在我們食用的各種肉類之中,豬肉依舊佔據著主要位置。畢竟,幾千年下來,中國人更喜歡喫豬肉,創作了很多食用豬肉的方法。而牛肉很少上人們的餐桌,主要是在特殊的情況之下才會出現,比如有什麼事情,需要請客喫飯,為表示誠意,得拿出點兒不一樣的肉菜,於是牛肉成為了首選。另外,人們已經習慣了豬肉的味道,而牛肉有著一股不一樣的氣味導致很多人不能夠承受。我也不喜歡喫牛肉,就因為腥味太大。那麼,選擇豬肉的人多了,自然有市場,市場需求,推動養殖戶去養豬。
  2. 養殖週期短的豬,比牛更有優勢。母豬配種到生產,需要114天;再從育肥到出欄,需要160天。那麼,一頭豬的養殖週期就是274天,大概就是9個月。而養牛的話,一頭母牛一般需要懷孕10個月的時間才生產,而小乳牛育肥出欄,也需要10個月左右,這樣一頭牛的養殖週期就是1年8個月的時間,幾乎比養豬多出一年的時間。所以,人們肯定更願意養豬,而沒有耐心去養殖牛。
  3. 養殖成本低,生產能力強的豬,比牛更受歡迎。一頭母豬,一年一萬元,就可以養殖下去,能生產出來18頭豬,按照每頭豬200斤計算,就能過生產3600斤肉。而一頭母牛,要運轉,需要投入1400元左右,一年能夠生產2-3頭牛,一年半之後,按照一天長3斤計算,一年出欄大概每頭1000斤左右,3頭牛就是3000斤。明顯,母豬的生產能力更強。

好了,以上便是關於養豬不養牛問題的解釋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意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正,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事實上,這十幾年來我國一直大力提倡養肉牛。2013年,國家出臺了《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2016年,發布了《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就是為了鼓勵養肉牛,只是肉牛產業發展仍然較慢罷了。

據瞭解,2016年,全球牛肉產量為6048萬噸,我國牛肉產量717萬噸%;同期我國牛肉進口58萬噸,同比增22.4%。從牛肉的人均消費量來看,日本、韓國分別為9.5kg、15.5kg,而我國只有5.5公斤,說明我國的牛肉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為什麼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緩慢?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國肉牛產業生產效率低,賺錢難。無論是產業的集中度、人均養殖頭數、飼料轉化效率、技術應用等方面,與美國、加拿大等肉牛強國相比都存在明顯差距,比如肉牛屠宰胴體重低約100公斤,牛肉生產成本更是比國際平均水平高一倍以上。

一方面,肉牛養殖投入大,飼養週期長,由於成本高,產出低,導致個人養不起。另一方面,由於競爭力不足,中高端牛肉市場看得見、喫不著,資本不願養。

但隨著消費升級,肉牛產業現狀有望改變,不久前,我國肉牛產業的一批領軍企業召開了中國牛肉「B10」工作會議,抱團推動國內中高端牛肉市場的拓展。只要有了錢景,中國的肉牛產業就會得到較快發展。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收益上來講,豬出欄率高

從收益來講,牛羊的胎生率低,而豬一欄可以出好幾隻小崽子,4-6個月就可以出欄,變成肉食豬進入大家的餐桌。如果要養活中國泱泱人口,豬肉是最直接的肉食來源之一。而牛每胎的時間很長,且一般是每次一隻。

健康角度——減少動脈硬化?

動物的肥肉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會提升心腦血管的患病風險。

但這不止是說豬肉,而是動物肥肉都有這個通性。

同樣是取瘦肉的情況下,豬肉、雞肉、牛肉的成分相差不大

另外,從營養成分講

瘦豬肉 熱量143.00(大卡)、碳水化合物1.50(g)、脂肪6.20(g)、蛋白質20.3(g)

雞胸肉 熱量133.00(大卡)、碳水化合物2.50(g)、脂肪5.00(g)、蛋白質19.4(g)

瘦牛肉 熱量106.00(大卡)、碳水化合物1.20(g)、脂肪2.30(g)、蛋白質20.2(g)

如果您還有什麼問題歡迎關注我留言,很樂意用我所長幫助到大家~

本文原創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哦,謝謝。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這種高蛋白的食物在人們的餐桌上佔據了越來越大的比重。1996年,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只有2.82千克。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增長為5.45千克,增長了約一倍,而2016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約59公斤,這意味著在我國牛肉的消費還不到豬肉的十分之一。至於說國家不提倡養牛的說法是肯定不存在的,而我國牛肉消費低也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

一、牛肉價格高,如今市場上牛肉價格基本都是三十元以上一斤,而豬肉則是十多元一斤。

二、牛的繁殖與生長週期長、產仔率低。母牛一年才能產一頭小牛犢,從小牛仔到完全出售至少得養殖一年以上。而豬一年可繁殖二胎以上,一胎產仔十多頭,半年就可上市銷售。

三、養牛成本高。以西門塔爾牛為例,牛犢400斤左右需要6500~6700元/頭,由於牛犢價格較高,至少需要達到1300斤出欄才划算,以平均每月增重100斤左右來算,需要飼養10個月纔可達1300斤以上。全程需要精飼料2800斤左右,粗飼料6000斤左右,加上其他各項成本合計需12000/頭。這還只是一頭牛的成本,如果大型養殖,有多少農民能負擔得起?

最後還是因為我國的實際情況所限制。一頭牛從小到大需要喫掉一萬來斤草料和飼料,就可想像需要多少資源了,如果是像以前一樣將牛散養,雖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可萬一被老虎喫掉呢,那損失就大了!大家說是不是?


這還得從很早很早以前說起。剛解放那會我國窮,啥喫的都沒,那時候是真的社會主義,沒有私有經濟,所以養什麼給老百姓喫真的是個問題,最後的結果肯定是豬,因為豬長得快,平均2斤粗飼料就能長1斤肉,牛羊在這方面要差十萬八千里,一頭豬6個月就能長到200斤(當然現在技術先進了,5個月就能出欄,而且有可能到300斤),喫得少,產量高,適合我們這樣的窮國,而且我們也沒有多少草地來養牛,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們主要肉食還是豬,以後可能也不會改變


牛肉是世界食用最廣泛的肉類,不僅因為牛肉具有豐富的蛋有質和氨基,脂肪含量少,而且牛肉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可以益氣養胃,延緩衰老,膽固醇含量低,能降低心腦血管發病率。

應該強調的是,我國並不是不提倡養牛,這是因為:(一)牛屬草食動物,受地城限制,不像豬那樣哪個地方都可以養。

(二)養牛投資大。牛的成本很高,一般每頭都七八千以上,甚至一萬多,建設牛舍也需要很大的投資,對於農民來說,養一頭兩頭倒可以,多了沒有那麼多的投資。而養雞養豬投資相對較少,因此許多人選擇養雞豬,而不養牛。

(三)牛的繁殖率低,飼養週期長。牛的妊娠期九個多月,而且每胎一般只產一頭,從母牛打欄到牛犢養成成牛需要將近兩年時間

(四)養牛效益低。正是因為養牛投資大,飼養週期長,人工量大,決定了養牛效益低。每頭牛的利潤也就在兩千左,按日計算,是效益比較低的。

(五)飼草秸桿儲存困難。牛是所有家畜中食量最大的。養牛需要大量的飼草和秸稈,需要很大的儲存空間,而且保管不好,很容易黴變。

鑒於以上原因,很多人寧可去養雞養豬,也不去投資養牛。這也導致如今雞豬相對過剩,價格低的一個原因。而牛肉出現不足的局面,僅管國家對規模養牛給予補貼,但肉牛生產發展緩慢,甚至可以說停帶不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牛肉十年來始終高位運行,大量牛肉還需進口。


嘻,這都是一堆啥玩意的回答啊?舉例子,關鍵詞叫料肉比,雞的料肉比可以達到喫1.7公斤飼料長一公斤肉!飼養週期3個月必須賣掉,再養就賠錢啦。牛喫10公斤草也長不了1公斤肉,飼養週期長。但事物都有兩面性,雞的飼養技術要求高,難度大,很容易病、死,勞心費神,必須精細化技術密集化管理才能成功。牛很皮實,不易病、死,省心,粗放管理即可。豬處於雞牛之間,比較好養,效益也不錯,回答完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