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了一下「電紙書」,發覺這個東西的完善,確實有可能大大衝擊甚至取代紙質書,因為一個電紙書就可以裝下全世界所有的書,而且也可以像紙質書一樣做精讀(比如圈點、標記、旁註等)。

所以,希望從事出版行業的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如果紙質書徹底衰落甚至消失了,那麼,有什麼樣的機構會取代出版社和出版公司而興起呢?


紙質書如果消失了,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並不會消失,消失的是印刷廠,出版社繼續出他的書,只是賣電子版而已。

美國很多歷史悠久的大報已經不再出紙質版了,但它的電子版還在出,還在運轉。

短期來看,紙質書並不會消失,只是產量會大幅減少,就像報紙一樣,現在紙質的報紙雜誌也還在賣,只是賣的很少了。

從長遠來看,比如50到100年這個範圍內,紙質書可能會變成一種貴族化、專門化的東西。首先給一些有特殊癖好的又出得起錢的人,就好像現在的跑車一樣,他不比一般的車好太多,只是貴。或者用來收藏、展覽,或者作為一種備份。就好比古裝漢服一樣,現在大部分人都不穿古裝,但是還會生產一些古裝用來做電視道具,或者賣給有一些有愛好的人,或者純粹是展示一種藝術化的設計。


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內容是永恆的,而出版社和圖書公司生產的是內容。

電紙書是一個過渡產品,並非你說的完善。

另外,紙書會消失嗎,除非這個世界上不再提供紙張,否則紙書永遠都不會消失。

出版社是什麼,出版社是一個提供知識付費的機構而已,書,可以換成現在的邏輯思維、得到、喜馬拉雅等等所有搭上知識付費大潮的任何一個形態。

身為出版從業者的你,需要考慮的是對於浩瀚信息的篩選、整合的能力。以後的社會,知識越來越繁雜,如何整合和挑選信息,是一個必備的技能。


謝邀,這個事是這樣的。

紙質書是早晚一定肯定會徹底消失的,但是吧,這一天咱們估計都看不見。

而且,我不喜歡淘汰這個詞。

甲骨取代牆壁,竹簡取代甲骨,紙取代竹簡和布帛,這是傳播媒介的更新迭代,但是《史記》《西遊記》《資本論》這些經典是不會被取代的。

只要人類還存在,就依然需要有人生產內容。

生產內容的人是作者。

讓內容更好的傳播,更好的流傳,保證內容的質量則是出版社目前的工作之一。

可能終將有一天,紙質書沒了,出版社也不是以現在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了。

但,只要人類還使用語言思考,那文字從業者(包括作者、出版方等等)就永遠不會失業。

至於說什麼會代替出版社呢?可能就是換個名字,然後無紙化辦公的出版社吧。


我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紙質書觸摸、摩挲、翻頁的感覺是電紙書無法比擬的,甚至於不同種類紙之間的差異,在翻頁的時刻就能帶來質的差異,不同的感官感受。

kindle這麼火是有道理的,畢竟能把浩瀚書海都容納於此,但水墨屏的閃屏情況,著實讓人不適,這也是我一直對kindle持保留態度的原因,以上僅為本人觀點。


不太可能被淘汰,只是形勢暫時比較難,但質量會越來越好


紙書是不可能淘汰的,哪怕真的淘汰只不過是換種形式罷了,具體原因網友也說的很好,我也回答過不必多說。淘汰的是印刷廠這種流水線可被機器人替代的。要是出版社淘汰的,那麼我們精神食糧就……很可能有大的變革,你要你記住一點,真正厲害的出版社的能力不是營銷多麼厲害,而是編輯的水平以及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很多優秀出版社例如中信,磨鐵,後浪等等,他們公眾號文章的質量也是不錯的

紙質書式微我可以理解,被淘汰還是需要商榷的,畢竟「郵票」「毛筆」這些事物至今也還有不小的市場啊!

姑且認為題目是問「紙質書之後,下一個文字傳媒會以什麼形式出現,以及現今出版行業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吧。

老實說,我不知道。

1. 紙質書不可能消失。隨著電子出版業的發展,紙質書可能變得小眾,但永遠不可能消失。

2. 正版電子書也是需要出版社出版的,所以出版社也不會被取代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