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與十案公投,創下台灣選舉以來多數紀錄。十案公投對這次的選務造成很大的影響。

此次公投的組成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由 下一代幸福聯盟 提出的三案

2.由 中國國民黨 提出三案

3.由性別平權團體 提出兩岸

4.其他(前奧運國手紀政與擁核人士黃士修) 

各案名稱及台灣過去公投案請參考:  https://goo.gl/9tPnms

投票前,不同立場的人士在網路上整理很多懶人包。懶人包內的選項使得此次10案公投彼此之間有連鎖影響,不夠獨立。甚至,許多精緻的公投小抄出現在投票現場!

對於投票的結果,許多人對台灣感到失望,但也有些人對此番勝利感到喜悅

以中立的角度,我們來看看這次公投的整體結構

首先從全國的資訊看起

由於,10張公投選票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領取,因此會造成各案的投票率有差異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案綁案的效果,其中第10案-第15案投票率相對來的高

可見人權與正名是大家相對關注的議題

讓我們來看看,比較少人討論的無效票佔總投票數的比例。第10-15案的無效率相對較低,或許是民眾對於此幾案的謹慎度較高。

此二結果凸顯大眾對於7-9案與16案的相對不知所措。

然而,當我們看到同意票數對投票權人數百分比時,第7-9案的同意率相當的高(公投門檻為1/4)。顯示大眾對於此三案的共識度之高。

另外可以發現特別的是,在選前懶人包與發起中被綑綁的第10-12案,在同意率上有明顯的差異。

其中第十案是反對將同性婚姻納入民法,同意的人相對高。次之為第11案,禁止將同志教育納入國中小。最低的為第12案,立專法保障同性婚姻。

不管各位的立場為何,可以看出大眾在同樣被歸為"反同"的議題上,觀點有些許的差異,所能接受的事項也有所不同。在教育、民法、他法之間的同意程度有所不同。

從資料結構去看台灣人民的觀點,將獲得更理性的解讀,與有趣的發現。

下集待續......

請鎖定下集圖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