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每個世代的人,對他的記憶都不一樣。有人記得他是《後宮甄嬛傳》的太監蘇培盛,有人記得他是《花系列》的班底,有人記得他是《追妻三人行》的牛家威。但對李天柱自己而言,他一直是那個從校園時期站上舞台,以蘭陵劇坊的創始團員身分自居,就成為舞台劇的忠實信徒。

檢視相片
李天柱(右)在2016年以《公視人生劇展再見女兒》獲得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男主角,尹馨(左)則是該年的最佳迷你劇集女主角。(東方IC)

雖然有豐富的電視劇演出經歷,但李天柱為什麼總離不開舞台劇?他說演員對舞台是有敬畏之心,那個地方是很神聖的,「舞台劇有足夠時間,讓演員、每個環節的工作人員去準備,經過醞釀、時間發酵,出來的東西會比較豐富。電視電影是比較速成一點,在效率上的考量要在很短的時間就要到位,只能說往往缺少時間去醞釀,出來的東西會比較有好有壞。」

跟昨天前天演得一樣,辦不到

他以釀酒、做醬油為例子,在釀造過程中,很多微小的事情會導致截然不同的成果,「舞台劇每一場演出都是不一樣,每個表演者當天的心情、狀態會有些不一樣,就是因為這些小小的變化,演員在表演時跟觀眾不光有視覺,還有整體的交流,在這微妙的情況下,達成精神上的一種共振。」

檢視相片
即將在舞台劇《小兒子》飾演失智作家,跳脫了原著設定的空間,既充滿想像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文本。李天柱說真正想呈現的,是這個人物內在的無拘無束。

相較於電視劇或電影的演出,是經過不同鏡頭加以拼湊,觀眾必須透過媒介才能欣賞,是單方向的表演,少了一點雙方的交流,「舞台劇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在這地方:獨一無二。你想跟昨天、前天演得一模一樣,還辦不到。」舞台劇比較像是在劇場空間的每個人,共同經營的成果。

這種類似手工藝打造的精神,每一場演出都是無法全部複製的砍掉重來,在旁人眼中看起來相當疲累,李天柱卻覺得天底下哪有不辛苦的工作呢?「每個舞台劇角色在剛開始接觸到劇本,直到真正呈現在觀眾面前,會有很大的地方不一樣。你感覺到他一天一天在成長,不像電影、電視,在導演或編劇心目中已經有一個具體的想法,演員就像去呈現,用各種方法把它展現出來。」

記憶像水,最後都會一點一滴流失

演電影、電視,是以完成編導的要求為優先,但舞台劇就可以讓演員發揮,「拿我來說,舞台劇有點像是量身訂做,過程中一點一滴賦與不同的生命面相、性格,透過時間發酵,讓這個角色越來越立體。」

檢視相片
演出電影、電視,演員是展現在導演或編劇心中的具體想法,李天柱說舞台劇有點像是量身訂做,過程中賦與不同的生命面相、性格,讓角色透過時間發酵越來越立體。

在舞台劇的世界,李天柱近期詮釋的題材都是眾人不願提起的:死亡、失智等等被貼上恐懼的標籤。「生命就像是水一樣,你用手、用各種容器想要裝起來;放到不同的容器,也會有不同的變化,但水終究會蒸發。記憶就像水,最後都會一點一滴的流失,我們想盡辦法想要捕捉回來,但一切都無法還原的,過去就過去了。」

人都怕死,都會過度放大對死亡的恐懼,把死亡看成結束,但他選擇用平常心看待,「死了之後,那個世界也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是當下我們可以決定的,是活在怎樣的狀態底下。我希望可以把這樣的思想帶入角色,在可能的範圍之內,跟編導探討這個議題。」

回到靈性,很多問題才迎刃而解

他舉例生命就好像在開車,「你不能老是在看後照鏡,你要看前面,你一直看後照鏡就會有危險,你還是要看前面的路是什麼,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朝著標竿跑。」若真的把很多事情遺忘了,那也不見得有多悲慘:「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我們當成一種病態、一種問題去面對。當有這樣想法的時候,就對這件事情產生恐懼排斥。如果換一種心情,對這些失智的人,甚至於對一些所謂精神失常,會有不同的態度。因為誰也不敢講,誰的世界比較真實?」

檢視相片
對於生命,李天柱有個理論是有如開車,「你不能老是在看後照鏡,你要看前面,你一直看後照鏡就會有危險,你還是要看前面的路是什麼,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朝著標竿跑。」

他提到人有身、心、靈,但心與靈往往混為一談。他認為心應該是「心思意念」,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就像電腦所灌入的程式一般,「可以拿掉,也可以另外輸入。」李天柱認為我們該努力的,是尋找自己的靈性,「那才是你生命真正的本體,因為身體會消失、會衰敗,心會忘記、程式也會中毒。但回歸到靈性,很多問題才迎刃而解。」

舞台上的人生走過一回又一回的嬉笑怒罵之後,李天柱全然地擁抱大家最不願碰觸的議題。他彷彿在訪問中一點一滴架構角色的各種可能,又像是在替自己的未來做暖身。就像有人說過演員的最高境界就是「到彼岸」,要學會放開內在對現實所有的羈絆,肉身才能走到劇本的境界,眼前的李天柱彷彿也是這樣頭也不回地走過去。

檢視相片
大家對於死亡議題都紛紛走避,李天柱希望可以透過表演,撕下恐懼的標籤,「我希望可以把這樣的思想帶入角色,在可能的範圍之內,跟編導探討這個議題。」

李天柱小檔案

  • 1956年11月7日生,為蘭陵劇坊創始團員。
  • 1980年首度以電視劇《吾土吾民》入圍金鐘獎最佳男演員之後演出多部瓊瑤電視劇。90年代成為《花系列》班底
  • 2006年以《大愛劇場流金歲月》獲得金鐘獎最佳男演員。
  • 2011年以《後宮甄嬛傳》走紅
  • 2016年以《公視人生劇展再見女兒》獲得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男主角。
  • 最新作品舞台劇《小兒子》,改編駱以軍小說,預計9月公演。

場地提供:舒服生活 Truffles Living


更多鏡週刊報導
每場都要砍掉重來 李天柱:天下哪有不辛苦的工作
回憶都是後照鏡裡的路 李天柱坦然詮釋失智

相关文章